第2章 托拉斯 (第4/5页)
着” “您客气了” 李学武笑了笑,昨天弟弟咋样他不知道,不过今天姬父这是要跟自己算算偷闺女的账了。 还关心不够,还帮衬着,不就是说自己趁人家父母不在家,让自己弟弟偷了人家闺女嘛。 不过李学武大脸白,说就说呗,反正做都做了,还怕人家说? 就算是现在姬父骂他两句又能怎么样,还能掉二两rou咋地。 闺女都被人家骗走了,现在自己这边是有人质的,不怕骂。 “卫东为人热情,胆大心细,有责任心,毓秀善良正直,自信聪明,我们能成为朋友也是缘分” “呵呵,我倒是头一次听到他们还有这些优点” 姬瑞轩笑着道:“不过这次回来,看他们两个确实成熟了许多,考虑事情也都有了主见,看来交好朋友才能学好知识啊”。 “您过奖了,都是朋友,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李学武一直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回复着姬瑞轩的话,同时保持不卑不亢的原则,你说我的,我还能给你说回去。 今天既是来谈公事的,也是来谈私事的,私事里又包含了家事。 大哥不用指望了,在这边,还得是自己给弟弟撑腰站阵呢。 自己今天的表现也代表了李家在这儿的表现,关系到未来弟弟在这边的地位了。 “我跟卫东和毓秀在工作上都有接触,算是志同道合吧” 李学武解释道:“跟卫东是在案子中认识的,随后又一起经历了几个案子,这次也是在钢城,算是三方合作”。 “跟毓秀则是在她们所认识的,当时就觉得挺好的姑娘,跟我弟弟都是一样的性格,所以就撮合了一下” 说到这里,李学武略到歉意地说道:“还得跟您说声抱歉,没有经过您和阿姨的同意就……” “不用,不用道歉,是好事儿” 姬瑞轩见李学武这么说了,摆摆手,随后笑着指了指李学武,又指了指自己说道:“现在咱们可以说是亲戚,家人,没必要说抱歉”。 “毓秀嘛,我跟她妈就这么一个闺女,心疼的很” 姬瑞轩感慨着说道:“没考上大学,也没给她安排什么太复杂的工作,问她喜欢啥,她说想当警查,这才给她安排到那边的”。
“昨天我也跟学才聊了聊,孩子不错,很有责任感,也很有抱负,我们家没在乎是不是某些单位啥的” 李学武笑着道:“我年纪小,说话可能不对,但我看人还是很准的,从卫东和毓秀的身上就能看得出他们都有良好的家教和素质,跟毓秀相处,我弟弟也成长了很多”。 “哈哈哈!” 姬瑞轩笑着点了点李学武,脸上能明显看得出得意和开心。 为人父母的,夸他们不一定会满意,会高兴,但夸他们的孩子,那是打心眼里开心的。 姬瑞轩不得不承认,李家却是厉害,中医世家的底蕴不比耕读传家的差。 昨天跟亲家相处就能看得出,无论是李顺,还是刘茵,亦或者是李家的老太太,都有非与常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传统。 李家的这些人和年轻一辈他也都见到了,也都了解了。 不说李家,就算是他们这样的家庭,也不敢保证孩子们个个都有出息吧? 谁敢保证自己家的孩子比李家的孩子都有出息? 门第成见不是制约年轻一辈婚姻的障碍,人品和家庭才是。 “要说毓秀嘛,跟学才相处的来,互相学习,一起进步我还是同意的,呵呵,卫东” 说到这里,姬瑞轩抬手理了理头发,笑道:“这是个莽撞的性子,急脾气,容不得一点儿耐心的”。 这会儿姬卫东正好从门外送了客人回来,一进屋就听见他爸在批评他。 这不禁让他怀疑是不是李学武在他爸面前说什么坏话了。 李学武看见姬卫东瞪过来,无辜地耸了耸肩膀,满眼的冤枉。 姬卫东才不信李学武的装可怜,这家伙最不是人了,第一次见面就骗自己的大衣穿。 这个经历他能记一辈子! 呸! 姬瑞轩看着儿子坐在了李学武旁边,微笑着说道:“你们在钢城的事我听说了一些,还是有些cao之过急了”。 说着话,还意有所指地点了点两人,道:“跨越这么远去办案,人家都说你们饥不择食,狗拿耗子喽”。 “他们爱说啥说啥!反正让我抓住了!” 姬卫东歪着嘴不忿地说道:“落在口袋里的实惠才是真的,我在乎他们的评价嘛?” 李学武抿了抿嘴,没有接姬卫东的话茬儿,虽然他们是一起办的案子,但不算是太认同姬卫东的观点。 姬父的说法也没有错,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罢了。 这次钢城的事件李学武并没有扩大化,也没有往深挖,一切都是抱着目的去的。 只是姬卫东在办案的过程中难免的会遇到一些人的反馈,或者对他们的所做表达不满。 像是姬卫东所说的不在乎,这是不可能的,现在能说不在乎,那是事情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 如果不是李学武提出建议,向允年同意加快进度,估计这个案子赶上这个时间,怕不是要不了了之。 这也是为啥李学武放着新婚媳妇儿不顾,准备再一次前往钢城的原因。 因为有炼钢厂在,有完整的工业基础在,未来那边一定是李学武某些计划的跳板。 可不能因为姬卫东的意气用事,让好事变成了坏事。 “叔叔说的是cao之过急了,又不是说不能办,是在让咱们注意这背后的利益关系” 李学武解释了一句,随后看向姬瑞轩说道:“这我们都理解,先前在钢城也有过调整和防备,急切的原因也是因为形势发生了变化”。 姬瑞轩自然能看得出儿子的叛逆,久不在身边,这是难免的。 平日里也许还好些,但一到自己身边就要顶着说几句的,算是这个年龄的人都有的毛病吧。 不过再看向李学武,却是觉得自己儿子还是有些幼稚了。 懒得跟儿子解释,直接看向了李学武,道:“你的正治敏感度倒是很高,是自己发现的,还是听别人说的?” 这个问题可不是随便问的,自己发现的?那二十岁的年龄说发现这个,岂不是自吹自话? 到时候难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