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嫂子对不起你 (第3/5页)
外,其他能用薄钢的就用薄钢,能用木材的就用木材,最大程度上减肥,减重。 威利斯的设计是为了战争需要,那是要用来撞坦克、扛大炮的,正常交通用不到这种强度的车身。 还别说,这个时代撞车不新鲜,可少有车身损伤严重的,多是司机嘎屁。 主要还是车身用钢太多,全钢车身也有的是,车重轻轻松松都过四五吨,后世哪有啊。 威利斯发动机本身就有60匹马力,如果车身减重,那跑起来就更轻松,更快了。 原设计车速最高105公里每小时,这么一改,轻松上120了。 李学武给夏中全定的套路是,货运小皮卡、载人面包车、公务吉普车,以及特殊用车。 公务吉普车就是要做到李学武要求的那种,内部舒适,外部美观,动力足够,功能齐全。 既然在指挥车上都能实现暖风和电台,那公务吉普车上实现供暖和收音机总不成问题吧~ 李学武那台威利斯是丈人在半岛缴获的M38A1,车上就已经有了24V电气系统了,实现更多功能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玩意儿不就在于设计嘛,李学武最懂设计了。 安全带成本不高,可以作为宣传卖点。 真皮座椅不好办,可针织座椅还是好办的,交给联合企业生产呗。 通风和暖风功能也不难,还是在于设计。 收音机功能不就是把收音机装到车里嘛,这个不难做,只要汽车装电瓶就行。 这样想来,李学武看着满大街的车辆,只要依托威利斯发动机和它的底盘进行无限开发和魔改,按照他的设计思路进行发展,那轧钢厂造的车一定能吊打现在道上跑的这些汽车。 城市和乡村用车无非就是这么几样,货运小皮卡能承重1.67吨,足可以填补大卡车以下的货运需求。 关键是小皮卡省油啊,威利斯60匹马力,油耗10个打住了。 春城产的CA10解放汽车油耗29个多,可功率只比威利斯高了30匹,孰多孰少,一目了然。 很多单位用车其实是用不到大卡车的,他们也想买小一点儿的,可没有啊。 现在国内产的都是大家伙,为的就是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 川省红岩汽车厂今年就开始量产红岩卡车了,那个更狠,拖挂60吨的,专为拉捣蛋生产的,普通单位哪里用得到。 现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最小国产载重货车就是CA10解放汽车了,5吨载重,价格高昂,有价无市。 剩下的就是李学武现在看见的那些三蹦子和小青蛙了,都是旧发动机或者单杠发动机改的,小马拉大车而已。 既然大的汽车制造厂都奔着为工业服务,为生产服务,那轧钢厂生产的货车就奔着为人民服务,为生活服务去! 包括用小皮卡引申出来的载人面包车,1.67吨的载重,就以现在胖子是稀有景观的状况,赛进去三、四十人不成问题。 这就堪比后世神车五菱了,曾经拉过四十多个民工,被查到的时候交通警都惊呆了。 面包车是一定要造的,就像人们需要超轻型货车一样,各单位也需要载人客车。 现在单位集体出任务怎么出? 一般都是大卡车,后面罩个棚子,冬夏都这样,轰隆隆的开过去了。 路上也不是没有面包车,十多年前就跟波兰引进了一批ZSDNysa501M车型的面包车,不过引进的很少,可能跟外汇和价格有关系。 既然小皮卡都造了,那载人面包车也是要造的。 普通的车型设计成2-3-3-3座位,挤一挤整好坐十一个人。 高档的车型设计成2-2-3座位,乘坐舒适,能坐七个人。 三种车型定位,李学武想的很明白,这个时候轧钢厂想要造车,只能造正经汽车厂不造的,或者没想到要造的车型。 否则零基础起步的轧钢厂还没等造出来呢,先饿死了。 面包车现在没人造,小皮卡没人造,吉普车有人造,可轧钢厂的车可以从价格和配置上争一争的。 关键是还有特种车辆呢,他是要在巡防车和消防车身上下功夫的。 指挥车一路穿行,李学武的脑子里也是在不断地思考着。 造车,并不是为了满足他的成就感,他对汽车工业也没什么执着的理想,更没什么对汽车的情结,他纯粹是为了人,也为了钱。 这么说吧,联合企业是他布的局,可不是就为了造点儿工具,造点儿工作服才弄这个项目的。 虽然项目不在他的手里,但只要起来了,都是一样的,李学武想控制就依然能渗透进去。 轧钢厂牛不牛!聂成林牛不牛!一样被他偷家~ 李学武是会耍小锄头的,谁家的墙角是钢铁做的?! 轧钢厂的汽车工业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发展起步,而三年后要发生什么?! 三年后他是要以厂谠委委员、保卫处谠高官、保卫处处长职务在轧钢厂立足的,没有人支持怎么行?! 而在这三年里,轧钢厂工人子弟要面临一个大危机,那就是他们的就业方向,人生方向,何去何从的问题。 闹吧~去农村,有你苦受的。 想留城里啊,没门路~ 可只要造车的工业建立起来了,李学武自己估计着,至少需要五千个岗位。 三年时间里,贸易项目那边也能建立起了完整的销售网络,还卖什么农具啊,直接卖汽车。 一台小皮卡能换多少葡萄啊! 未来,能占住道理的,是能创造岗位的人。 不断地扩大轧钢厂的范围,就是轧钢厂的能人和功臣,不断创造岗位和劳动者地位,就是工人的代表和大哥。 现在你看一个处一个正两个副很多了,过几年,好么,一个正,十一个副都是有的。 为什么? 上面那些人和下面这些人的年龄差距太小,都是一个年代的人,他们不退,下面的上不去,只能往中间堆。 新来的就更憋屈了,在底下拥堵着,也造成了年轻人没有激情和动力。 如果,保卫处的造车项目成了,能提供几千个岗位,那就是轧钢厂现在三分之一的人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