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意外就像暴风雨 (第4/5页)
的这一次检查是要对进行了几个月的安全管理摸摸底了,接下来的管理会慢慢的严格起来,目标就是在年底前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的所有进程。 不培养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只下一刀切,对基层管理干部是一种压力,对工人来说会起到反作用。 先把宣传工作做好,再把纪律要求和生产标准通知下去,学会了,领会了,再用标准卡,处分管。 当初学吕不韦玩一字千金的把戏,李学武真的在实现自己的诺言,十一车间搞的好,成绩突出,他真就从山上搞了一头大肥猪,请食堂炖了红烧rou分给了该车间。 这是一种正向激励,也是潜意识的提升违反cao作规程的压力。 安全管理不会创造价值和利益,这是卖力不讨好的工作。 尤其是在检查过程中,查出问题了,管理人员千般狡辩,万般抱怨,好像他们是来找茬的。 可真要是出了问题,上面打板子,绝对不会落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这个时候那些工人就不会说这些责任都是我们狡辩了的,抱怨了的,我们自己承担吧,没人这么说。 所以检查人员和一线安全管理人员形成对立的,就是工作态度问题。 态度好的,积极学习配合整改的,稽查科自然不会为难。 但要是耍心眼的,那就是大隐患,一定是要重罚的。 这就是为什么李学武特意点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原因,也没给一车间主任留面子。 李学武现在是厂领导了,下来检查出现问题,一车间主任自己就得去跟生产管理处汇报,不然他的问题就更大了。 这一汇报就得影响他们车间的评比,影响他们这个月的奖金,以及年度整体评优资格。 所以见着李学武这一队人,两台车,沿着厂主干路检查车间工作,那些站在车间门口看热闹的人瞬间减少了一大半。 再从一车间听说了李学武检查的内容,剩下的那一半也被各车间主任叫回去搞生产和准备了。 路中间还剩下的就是那些搞事情的人了,也有支持他们的还在跟着喊口号,可李学武没搭理他们,又去了二车间。
本来那些人以为李学武回来跟他们谈判的,或者说是来阻止他们的,可万万没想到,保卫处之虎都没正眼看他们。 刚才在肚子里准备的愤慨激昂都化成了粪,一拳打在棉花上,差点闪了腰。 他们想获得厂里的认可,想获得厂里的尊重,最好是有厂领导下来跟他们谈判,这样才能凸显自己的价值和主张。 可倒好,两三天了,一个人都没来,他们的组织倒是招了不少人,可瞎起哄的多。 像是王敬章这样的,还是想着杨元松或者杨凤山这样的领导下来,好能说上话啊。 现在自己这边这么多人了,是有一定话语权了,跟领导也好谈要求了。 可怎奈领导们不下来,来了一个还不搭理他们。 王敬章是瞅着李学武带着人进了车间的,也了解了从一车间传来的消息。 安全生产检查? 艹~ 这可真是一刀见血,李学武不是来搞维稳的,更不是来搞思想的,而是来搞安全的。 你不是不上班嘛,你不是搞活动嘛,随便,不管你。 李学武就是查安全,你不合格,你违规了,那就下单子,该处分的处分,该罚款的罚款。 喊口号重要,还是吃饭重要,自己选吧。 李学武要是从治安角度,或者是思想角度去管制这些人,那可真是着了他们的道了,他们正想找领导大讨论呢。 只有借着大讨论的机会才能让他们更出名,更惹人注意,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可现在检查要扣钱了,这是硬性指标,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规矩,跟口号和思想没关系。 你把机器弄坏了,你能用口号和思想解释自己是对的? 主办公楼三楼,下午给李学武打过电话的杨元松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就知道李学武有办法,虽然李学武在电话里也说了,治标不治本,但能缓解疼痛也是必要的啊。 跟李学武开口是杨元松不愿意的,但是关系到了轧钢厂的未来,他也只能舍了老脸跟李学武来沟通了。 谠委办主任汪宗丽笑着说道:“我是想不出李处长的高招啊”。 坐在书记办公室的杨凤山皱着眉头不说话,而新来的副厂长程开元则是饶有兴趣地站在窗边,同杨元松一起看着外面。 “既然有办法解决问题,为什么不早跟保卫处沟通?” “早?” 杨元松微微眯着眼睛,任凭夏日的阳光照射在自己的身上,视线还在车间那边,嘴里反问了一个字。 随后他又微微长出了口气,转回身看向杨凤山说道:“有一有二,可没有再三再四啊”。 杨凤山自然明白书记的话,微微点了点头。 关于李学武的使用问题,厂里是有不同意见的,这一次的干部调整,李学武去纪监也是这种情况的妥协。 李学武的能力强,水平高,所提意见和建议都很中肯,相关的管理工作做的很到位。 但是因为年龄和资历的束缚,再加上思想状态和工作思路等原因,使得杨凤山一次次的在顾虑李学武,也在李学武的安排使用上犹豫着。 书记自然是支持杨凤山工作的,在李学武的使用上也存在着顾虑。 厂里出了几次问题,都跟李学武有关系,是李学武用高超的技巧消弭了大部分影响,甚至是关系到了厂长本人。 用吧,担心他的态度不明,不用吧,这把利剑已经藏不住了。 杨元松真的是没脸再跟李学武提什么要求了,在会上质疑李学武的能力和资历,下来又用人家处理紧急事务。 即便是真的为李学武着想,不想他站在风口浪尖上,可这样下去对任何人都是不公平的。 看见程开元疑惑的眼神,汪宗丽轻声提醒道:“李处长不是第一次配合厂里工作了”。 话语很委婉,但真正的意思也很现实,每次都是李学武做了,却又被遗忘,或者故意忽视。 程开元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一个特别年轻,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