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 七年之痒 (第6/6页)
小客厅的茶桌上,人已经去了里屋。 她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起身,直到李学武洗了澡,换了一身睡衣出来这才问道:“家里还好吧?” “嗯,没啥事儿” 李学武拿起茶桌上的话走进书房,弯腰看了看小师弟正在写的作业,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瓜。 “在家有没有听小姨的话?” “当然得……当然听了” 董梦元身子小,案台高,有些够不着,只能蹲坐在椅子上写。 本来顾宁要给他垫书本坐着,他却是不愿意,就想着这个姿势。 回答大师哥问题的时候想说当然得听话来着,可又一想这么回答是不是有点强迫的意思了,不合适,就又改了。 要不怎么说人小鬼大呢。 李学武笑着将手的画递给顾宁,道:“朋友送的,找个地方挂了,或者直接收起来也行”。 顾宁看了李学武一眼,他可很少往家里拿东西的。 说是朋友送的,可她知道李学武没有画家朋友。 拆开了绑带,在案台上打开了画轴,却是一副古色古香的山水画。 李学武瞥了一眼,道:“应该不是很值钱的那种,画家还活着呢”。 顾宁扯了扯嘴角,并没有全打开了,重新卷起来绑了,指了书架顶部说道:“先放上面吧,回头找个盒子盛了”。 对于李学武的俗,她是很习惯的了,艺术品对于他来说只有值钱很不值钱,艺术本身的价值他欣赏不来,也不喜欢这个。 家里没什么字画,唯独他喜欢的一副字还裱上墙了,霸气的很。 说画家还活着画就不值钱了,这倒是个说法,但并不就是真的。 画家活着的时候作品价值就是其艺术价值的最直观体现。 而随着时代更迭,岁月流逝,作品逐渐升值的原因不是画作的艺术价值提升了,而是时间赋予了画作更深邃的保存价值和故事价值。 说起来很玄,其实很简单,现在的古董在以前也很值钱的。 比如什么青花大罐啊,什么盘龙大果盘啦~ 这些玩意儿本身就是珍贵的东西,所以流传下来的时候也是珍贵物品。 你现在要说明清百姓家的碗碟水罐传下来值钱,也就值个时间难得的钱。 有可能都不够你吃一碗牛rou面的钱,或者都不值你买个新的碗碟钱。 还有人说了,陶器时代的碗碟水罐流传下来为啥值钱?! 该说不说,这玩意儿值钱还是因为时间久远,太特么久远了,时间价值遮盖了其物品本身的价值,更带来了时间上的未解之谜,显得很值钱。 现在是六几年,你搓个泥巴烤个碗,让李姝给你画几个符号,小心保存了,五千年后也值钱。 到时候人家说不定要给你这只碗定义个好名字,就叫《抬杠者之碗》,上面在做个备注:我跟历史抬了杠。 李学武是不在乎这画值多少钱的,就算它再值钱,也没自己手里的值钱。 即便是它本身的价值都无敌了,那自己手里的画作数量还无敌了呢! 活人的画? 呵呵~ 哎?! 不对啊! 这个时候可是有很多刚去世十年或者几年的画家呢,他们的画可是成捆买的。 吴四绝、高写意、徐画马、于工笔…… 南黄北齐这两位也是十多年前走的,黄滨虹,齐画虾。 活着的还有不老少呢,李啥染、朱山水、潘T寿…… 李学武琢磨着是不是搞一搞近现代大家名画的收藏保护工作,省的让人给掏外面去。 这玩意买着也不犯忌讳,关键是价值高啊,不比收藏那些“破烂”差多少。 心里想着,嘴里跟顾宁随便聊着家里的事,同时也问了她是否给丈人和丈母娘那边去电话问问情况。 顾宁只是点了点头,倒没像他这样事无巨细的说着家里事,让李学武有些哭笑不得。 这是嫌自己烦了。 都说七年之痒,夫妻感情会平淡,这特么连七个月都没有呢吧! 秦京茹走上楼往书房看了一眼,说道:“武哥,明天的衣服放床头了啊~” “知道了” 李学武应了一声,随即对着从主卧走出来的秦京茹招手道:“上两个月的工资还没给你呢”。 说着话从兜里掏出一叠五块的放在了案台上推了过去。 “两个月的一起算了正好四十块” “谢谢武哥~!” 秦京茹故意等着李学武回来才上楼送衣服,可不就是为了要工资嘛。 她的工资一向是李学武给结算,顾宁可不会记得这种事。 当然了,她也不虞李学武会差了她的工钱,只是兜里没钱心里慌嘛~ 眼瞅着要结婚了,总得有点儿体己压兜的钱不是。 上个月应该结算的,可李学武出门培训了。 这个月又到了结算日期,可李学武一直在忙,她哪里好意思直接要啊。 倒是今天得着休息的空档了,故意在李学武面前晃悠呢。 李学武当然发现她的小心思了,阎王爷还能差了小鬼的钱? 哎~对了! 今晚是不是有人要亏钱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