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饮食男女_第246章 先进经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6章 先进经验 (第5/5页)

钢城和营城之间以航运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实现互通。

    因为城市间距离短,重型钢材或者零件的运输以现实条件为准则,方便用船的,就执行内陆河运,不方便的就用铁路。

    而第二段:营城到津门则是以航运为重要发展方向,减轻铁路运输的成本和车皮计划。

    第三段:津门到京城则再转换成航运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

    津门到京城有南运河、子牙河、北运河和蓟运河、亮马河的内河运输线路。

    钢城和京城之间的车皮计划则更倾向于冷冻列车使用。

    按照时间紧张程度以及货物的种类和运输要求,未来是要把津门囊括在贸易线路之内的。

    钢—京:铁路、航运直达。

    钢—营:航运、铁路直达。

    营—津:航运直达。

    津—京:铁路、航运直达。

    更多的运输手段和渠道让京城同钢城有了更方便的沟通条件。

    似是轧钢厂这样的重工业企业,每年能在运输上节省的成本足足养活一个造船厂。

    集装箱的使用更是能让航运成为改变运输的一个关键节点。

    当然了,正因为集装箱的使用,改变了航运业的发展。

    前三十年铁路运输打败了航运是因为海船的装卸很麻烦,停靠港口的时间也是成本。

    再有,海船运输阻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船速越快,阻力越大。

    铁路运输则不然,火车的速度是没有上限的,空气阻力不值一提。

    后三十年航运打败铁路运输也有一条定律,那就是海船阻力和自身重量的三分之二次方成正比。

    也就是说,在固定速度的前提下,船只重量增加一千倍,那么阻力只会增加一百倍。

    火车的重量增加一千倍,阻力就会增加一千倍。

    以这条规律为基准发散思维,集装箱的发明减少了货船在港口等待的时间,加快了装船的速度和载货量。

    那么这后三十年,大就是有理了。

    越大越有理,航运能力开始比谁的船大就行了。

    船越大,成本就越低,大船就开始吃小船!

    李学武把新造船舶的吨位数控制在一千吨就是卡住这个标准了。

    一千吨能吃掉大多数小船,也能暂时抗住不被万吨巨轮吃,毕竟内河运输用不了万吨轮船。

    这个时候航运和内河运输不是没有船队和航运公司,但李学武不敢也不想把这些业务交给他们。

    一方面是要用这些业务养活东风船务,同时完善回收站在货物疏散和夹带运输的渠道。

    另一方现在的船队和航运公司并不靠谱,轧钢厂的很多货物都是带着保密要求的,不能轻易委托给别人。

    李学武都不用跟李怀德解释东风船务的性质,李怀德丝毫不怀疑这一支船队的品质和可靠性。

    毕竟调查部在船上呢,哪个不开眼的“五十万”敢主动上船去送二等功?

    下午三点多的阳光正好,走在海边的堤坝上丝毫感觉不到热度。

    李学武陪着李怀德看了几处仓库选址,这边本来也是作为办事处来定选的。

    但是在看过津门的商业氛围和贸易形势后,李怀德两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定的是双线作战。

    一方面在津门设立办事处,用于贸易管理,另一方面在新港这边设置附属仓库,用于货物管理。

    以这个标准来参选地址,条件就放宽了很多,毕竟新港这边发展的还没有后世那么大。

    看过几处仓库位置后,李怀德同李学武商量了一下,直接选了一处靠近公路,距离码头较近的大院。

    可能是受李学武的地皮论影响,也可能是受轧钢厂成功学的激励,李怀德现在是有些膨胀的。

    根本没考虑租用场所的意见,直接选择了购买。

    正是因为考虑到未来轧钢厂在津门的布局和发展,李怀德才敢投入大量资金在津门办事处的。

    津门城内的办事处他的心理价位在十五万,李学武眨了两下眼睛跟庄苍舒合伙又砍了两万。

    现在还不知道津门那边能不能成呢,这边定下来的码头仓库又花了七万。

    七万块,地上建筑基本上狗屁没有,就是一个敞开的大院子,很大。

    李学武也不知道是大铁门值七万,还是特么门口那处都要倒塌了的门房值七万。

    不过前期来这边做准备工作的办事员也很无奈,这地方就这个价,港口的人说了爱要不要。

    虽然现在搞大学习活动耽误了不少业务和工作,政策更是变化的厉害。

    但并不妨碍新港的发展和建设,似是这样的大院子有很多钢铁企业和煤炭企业青睐。

    李怀德也很恼火,自己不就是钢铁企业嘛!

    李学武却是笑着解释了,码头仓库紧张和地皮涨价可能跟进口的铁矿石和出口的煤炭有关系。

    李怀德听懂了也是没辙,看着路边那个叫四十万的仓库里堆着跟山一般高的煤炭,他更加坚定了买仓库的决心。

    回去的路上他的心情依旧是不算太好,先前还为贸易项目赚钱太容易而开心,现在一看花钱也容易啊!

    啥事都还没干呢,好几万块钱跟去供销社买几分钱的洋火似的秃噜一下没了。

    虽然不是自己的钱吧,可花钱的滋味还是不老好受的。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贸易项目骨干用辛勤汗水赚回来的。

    乌城办事处他才给批了不到一万块钱的建设标准,都不足津门办事处的十分之一呢。

    好在是啊,车队到达津沽港招待所的时候,津门传来了好消息。

    这张长明还真有两下子,不怪韩庆伟愿意提拔他,重用他,说在市里有关系还真就能办事。

    庄苍舒回电话说那处东亚银行旧址被他们以十四万五的价格谈下来了。

    张副总很有能力,也很帮忙办事,他这几天就可以跑手续和办接收工作了。

    李怀德听着庄苍舒兴奋地讲完电话,面色上忍不住的得意和满意,嘴上却是淡定又装哔地回了一句:“才节省五千块钱有什么好兴奋的”。

    “行了,那边你看着办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