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1章 风向标 (第6/6页)
学武帮忙的情分。 要是记不得,那李学武就得帮他们回忆回忆这件事了。 回到家的时候她们三人早就吃完了,李雪和姬毓秀约好了出去玩,赵雅芳在家整理账目。 李学武把小怪兽打开了听新闻,边吃边跟三人说着闲话。 正说着李雪以前跟他要零花钱的事儿呢,小怪兽里突然播报道: “《红旗》杂志第十三期发表社论:“有极少数人采取新的形式欺骗广大群众,对抗十四条,顽固地坚持资铲级阶否定路线……” …… “对资铲级阶否定路线,必须彻底批评” …… 正在吃饭的李学武愣了一下,手里的馒头慢慢地放在了碗里,止住了正在说笑的话题,认真地听起了新闻。 而屋里这几人也都是体制内的,听得出高低好坏了。 赵雅芳扶着腰从里屋走出,站在门边听着,李雪和姬毓秀则是凑到了小怪兽跟前,有些意外,又有些疑惑。 李学武的眉头逐渐皱了起来,在今天这个日子里,发表这样的社论,意味着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尤其是这篇社论里首次提出”的问题。 李雪和姬毓秀年岁小,经历的少,可能理解不是很深,只知道形势发生了变化。 而赵雅芳在学校里就接受过这方面的学习,在家又是经常听新闻,了解形势,很清楚这篇社论背后存在的影响力。 她的目光看向李学武,见到李学武的反应,知道二小叔子也明白了。 这既是对现阶段主持工作的主要班子成员在大学习活动初期所提出的方针无限上钢的批评,也是向持有抵触情绪的领导干部施加更大的压力。 李学武总算是明白李怀德为啥有恃无恐了,又是打算用什么作为后手,清除掉杨元松。 只能是他太看得起杨元松了,准备好的这个坑挖大了,杨元松还没等掉坑里呢,就累趴下在半路上了。 太不专业了! 李学武微微摇了摇头,他只能说李怀德在挖坑这方面太不专业了。 就不像他……额,他从来不坑人的……都是好兄弟、好朋友。 李怀德也不知跟哪得到的消息,知道有这么个坑,就给杨元松准备了。 什么时候掉什么时候死,他都算不准,计划成算只能说五五开。 在挖坑大师眼里,挖坑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手里有坑,随时塞对方脚底下才对。 李学武也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具体时间和起因事件他不记得了。 听见新闻他算是知道了,重温了一下历史,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在社论文章里,好像并没有说些什么,也没有直接提起。 但是,其根本含义就是在推翻前期的管理模式,包括工作组后的一系列变革措施,都被作废了。 其实工作组是周先生那几人迫不得已的补救措施,他们是想弥补大学习活动开展以来对社会和生产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可这就像是拿着小铲子去堵坍塌的大坝,杯水车薪,倒惹了一堆麻烦。 今天这篇社论一出,李学武可以预见,未来的风向应该对这几位不利了,说不定又要有多少人下来呢。 因为这篇社论的公布,李学武也没了吃早饭的心思。 更是连收音机里宣布上面要第四次接见小崽子的消息都没注意。 先是回后院给钢城和营城打电话,及时通报了这件事,并且同董文学和徐斯年讨论了接下来的形势。 两人一个在钢城主持工作,一个在营城主持工作,对正治风向标——京城的事就不是很敏感了。 尤其是外部形势的变化对轧钢厂内部的影响,势必会波及到他们的本职工作和人生规划。 都是一把手,不仅仅是要管业务,还得管组织、管生活,外部形势的变化对他们这种主管领导来说就是工作变化的风向标。 李学武心系轧钢厂,心系几处布局点,在应对处理这些事情上更专业,可也更cao心。 在拜访干妈的时候,李学武也同郑树森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求解。 郑树森身处于旋风中心,感受到的威力和影响力更大,给李学武解释的也更全面彻底。 这就是关系网的好处了,李学武可以接触到上面最核心的思想变化,以及正治波动。 郑树森也愿意跟李学武讨论和交流这些事,他高屋建瓴,水平很高,可李学武就偏偏听得懂,还接的上。 最关键的是,李学武还能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就很让郑树森欣赏了。 年轻一代里,他见的多了,还没有似是李学武这般玲珑剔透的人物呢。 而跟李学武沟通的次数越多,他越是对自己的儿子不满意。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李学武倒是没有跟谁攀比的意思,更没有来干妈家争宠的心思。 都多大了,怎么还玩这种小孩子的游戏,成年人只谈利益和思想。 在意识形态上,他可以无限地包容、理解、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和态度。 在利益追求上,他尽求协调联系,沟通合作,实践双赢。 李学武坚信,别人喜欢自己,绝对不是因为自己长得帅,比自己帅的人多了。 也不是因为自己有才,首善之地,人才荟萃,自己又算老几。 他深知自己能为人所折服的无非就是头。 无论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都够厉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