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马来商人?  (第2/2页)
  “可以撒。”    “什么可以撒?可以撒什么?”    苏纳言完全不理解桑先生在说什么。    可桑先生却像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那样,在嘴里不停地念叨。    “可以撒。”    苏纳言更纳闷了。    “印度人?不像啊……”    桑先生自言自语。    “在哪里见过。”    “师父,你说什么?”    托马斯先生问道。    桑先生回过神来,郑重其事地对苏纳言和托马斯先生问道:“向二位请教……”    苏纳言第一次听到桑先生这么谦虚。不,不是谦虚,简直是谦卑!    不由得心中对这个死胖子又生出了一点好感。    “两位,你们可曾听说过这个Mr.Koiso?我不知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可记忆里却如大海捞针一般,完全没有头绪。”    托马斯先生沉思片刻。    “听起来像是马来一带的名字,会不会是东南亚在本地做生意的人?能否出入四国饭店的,肯定不是普通人。关于这个马来商人,或许苏先生可以给我们指点一下?”    托马斯总结完毕。    苏纳言不认识什么马来商人,也完全没印象本地有什么东南亚人活动。    或许是宁波那边过来的人,也未可知?    宁波作为对外的商贸中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哪里能够见到来到世界各地的商人,哪怕是在其他地方都少见的黑皮肤的人种也数量可观。    如果是宁波的话,那便更无从知晓了。    或许可以问问警局的同僚们有没有谁对这个Mr.Koiso有印象。
    等一下,Mr.Koiso?    苏纳言突然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Koiso?!    对,如果按照英文读法,很容易读成类似Chloe这种风格的欧洲名字,略加变形也会让人认为是马来或者印度一带的什么人名。    记忆中,那个声音出现了,他纠正了别人的发音,说这个名字是由三个音节组成的。    第一个音节ko,第二个音节i,第三个音节so。所以发出来的音是平调的类似“口一扫”的读音。    因为在美国,骄傲的白种人都会用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文法来阅读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就像自己的名字常常被人说成是女性的名字。su,在他们的理解更像是类似suu的名字,完全是个女孩的名字嘛!    所以,在美国的时候自己身旁就有一个人一直在不厌其烦地、执拗地纠正别人的发音。    Mr.Koiso,应当翻译成“小矶先生”。    此地只有一个小矶先生,正是苏纳言留学的同学,日本人小矶千雄。    桑先生注意到了苏纳言脸上顿悟的神情,也不由得高兴了起来。    “小苏,你想起来这个马来商人了?”    “不是马来人,是日本人。这人我还认识……”    苏纳言把关于小矶千雄的事情告诉了桑先生和托马斯先生。    不过,出于苏纳言自己也不知道的原因,他并未把自己潜入一法道,偷听小矶千雄和张震人对话的事情告诉眼前二人。    或许是对桑先生人或者托马斯先生不信任吧。    苏纳言只说了这位小矶千雄据信在为日本政府服务,交游广泛,可以说是三教九流都有接触。    苏纳言强调了“三教九流”,像是用这句话就可以概括自己在一法道的所见所闻了似的。    桑先生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苏纳言,接着又像没事人似的结果了登记册。    “小苏,托马斯先生,你们看,这份登记册里有三个名字总是集中出现。王先生、吴先生,还有这个小矶。    “要么是王先生和小矶会面。要么是吴先生和王先生会面。要么是吴先生和小矶会面。”    桑先生一面说,一面指着登记册上的信息。    苏纳言意识到了,除了小矶之外,这位王先生还有吴先生,恰巧自己身边都有相同姓氏的人。    不会吧?    “小苏,你猜猜这位王先生和吴先生都是什么人?”    苏纳言咽了口吐沫。    他想不到这两个人竟然会有交集。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离奇、太不切实际,简直荒唐甚至荒谬。    所以,苏纳言用几乎羞愧的口吻说——    “王局长,和吴子秀?”    桑先生点点头。    “没错,就是他俩。这就是说王局长、吴子秀和小矶千雄,频繁地在四国饭店会面。”    苏纳言觉得这太荒唐了,太不严谨了。    “这仅仅是瞎猜罢了。你怎么知道这个王先生就是王局长?!”    桑先生放松地摸出了一支纸烟。    “王局长亲口对我说的。”    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