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九章 老王不能走! (第2/2页)
小心大宋的贪婪啊------我怕有人打着大宋的旗号谋自己家族的私利,而且还忽悠着让大宋政府买单让老百姓瞎高兴!” 是的,他们再不立国,若是有一天有人利用大宋对流求岛感起了兴趣,还真不好处理了。 他们实在不敢想象没有了大宋市场或是大宋关闭了敞开的大门,流求岛将会遭到沉重的打击! 大宋设立了交趾路后,那个下龙湾的煤田基本上被几大家族包下来了。 张岛主冷冷地看着贾老狗为了巴结皇族,把已经探明的煤田切割成几块,点头哈腰地送给全氏和谢氏等几大家族。 不过,他们也照样交各种赋费------张岛主也说不出什么。 张岛主给贾老狗写了第二封密信,再一次提到大宋北上的事情。 这一次,贾老狗倒是写了回信,他在信中说,大理国段氏后人现在跪在皇宫前,泣血乞求大宋官家收复大理国,并愿以大理路的名义归属大宋------大宋官家与群臣正在秘密商议此事,所以,北伐之事以后再说了。 妈的,他们竟找软柿子捏! 张岛主气得想撕碎了这封信!! 早在1252年九月,忽必烈奉命率军10万,由鞑靼高原起程远征大理国。 当年十二月,大军乘冬季封冻之机,越过黄河,抵达甘肃南部的临洮。 大军到达临洮后,忽必烈做了两件事,一是遣使赴凉州召吐蕃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为大军过藏区作准备;二是派遣玉律术、王君侯、王鉴三人先行,招谕大理。 前者应召而至,后者却因道路阻塞,无功而返。 他手下的两员将军抄合和也只烈所率的东路军,沿川西平原南下,进入大理国建昌、会川二府辖地。 此路大军的战略意图,是占领建昌、会川二府,过金沙江,进逼姚州,转而西进,与中路军、西路军会师,合围大理国都城羊苴咩城。 那时经大理国近500年经营的羊苴咩城,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从战略上说,鞑靼军队并无十分把握攻占此城。 忽必烈当时并不急于攻城,他认为如果能兵不血刃,订立城下之盟,那才是上善之策。 于是忽必烈派遣玉律术、王君侯、王鉴三位特使入城,招谕大理国段氏出降。但大理国段氏、高氏君臣却颇为自信,他们杀了三位使臣,丝毫不理会忽必烈的招降。 国王段兴智、相国高泰祥引兵出战,与鞑靼军大战于羊苴咩城下。 面对坚固的城池和高昂的士气,蒙古军一时攻城难克, 忽必烈决定再遣使臣招谕大理国君臣,劝其出降。“三返弗听”,大理国断然拒绝投降。 忽必烈突发奇想,他命令挑出鞑靼勇士组成一支特工队伍,绕道苍山西坡,由西向东翻越苍山。 后来这支登山部队,十之八九死在苍山之上,但最终余部完成了使命。 存活下来的军士,在苍山上组成一支奇兵,军旗招展,鼓号齐鸣,由山顶直冲而下,突入城中。 大理国君臣被这种“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气势所逼,弃城而逃,退守姚州、善阐。 此次军事行动,是自南诏统一洱海地区以来,外部军事力量第一次攻入羊苴咩城,南诏大理国城防体系被鞑靼铁骑踏破。 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出奔至昆泽被擒,后降鞑靼强盗集团,被封为世袭大理总管,段氏大理国至此灭亡。 鞑靼军队虽获得大胜,但损失也是空前的:当年出师奔袭大理国的10万铁骑,经过摔死淹死或战死,仅存2万,损失了五分之四。 灭大理国后,忽必烈的战略意图实现,对大宋形成了夹击之势。 甚至在公元1258年,当鞑靼大军三路进攻大宋时,大理国王段兴智的叔父段福,率领“爨白军”,随鞑靼大军征战至鄂口! 大理段氏已经完全投降了鞑靼强盗,而且成为他们的马前卒------还哪有什么段氏子孙血泣来求复国?! 分明又是贾老狗搞鬼! 但是,随即而来的各种大宋报纸上,又开始刊登出怒讨大理国“爨白军”的各种消息。 张岛主和王德发主家头碰头研究了一下地图,他们发现大宋确实有必要征讨大理国地区------可以为他们自己去除掉一个后患。 王德发主家说:“也好,云南嘛,我们需要那里的有色金属,比在菲律宾群岛上开采还容易------” “你是说我们牵扯住北方势力,坐看他们平定南方的后患?” “帮帮他们吧,我还是那句话,别让我们的历史成为他们的未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