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天下第一公平签  (第1/2页)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jianian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奶声奶气的稚嫩童音,回响在山林之间的石阶上。    查文舜偏过头,诧异地看向陈翰功。却见他似乎一副享受的样子,眯着眼睛,不疾不徐的迈着步子。那悠悠然的速度,活像是脚底抹了一层502似的,让人看着都着急。    “听说,你是义乌县的案首?”查文舜突然开口问道。    “侥幸而已。”陈翰功笑了笑,温和的目光投向上面跑跑跳跳的孩子。    “我不相信,你不明白这首词的意思。”查文舜的眼中放出精光,似乎是在期待,又似乎是在试探。总之,复杂的情感,凝聚在目光之中,仿佛要将陈翰功看穿一般。    “我明白?”陈翰功颇有些玩味的看向查文舜,温和的笑容下,目光却凌厉逼人“你觉得,我应该明白什么?”    查文舜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那年纪不过五六岁的孩子,口中吟诵的诗句,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所作。字里行间,都是对造反生涯的nongnong倦意,和接受朝廷招安的渴望。但听孩子念诗时的语气,心境却又不似宋江,而是略带愤恨不满之类,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孩子是不会有那么多想法的,这首词,极有可能是听大人念诵之时,模仿而至。    但普通人,有可能随随便便想到这么一首词么?就算想到,有可能无端端的用这种情绪和语气去念么?    也许是自己想多了吧……查文舜安慰自己。    不过,这突然冒出来的爷孙俩到底是何来历?和陈翰功之间,究竟又有什么样的渊源,他不可抑制的,愈发好奇了。    广慈寺。    自唐中宗四年初建,至今已有数百年。    宝刹坐落的方岩山,素有“人间仙境”之美誉,是浙东的名山圣地。    寺内共有佛像二百余尊,僧众最多之时,曾达五百余人。    从古至今,可谓是,香烟鼎盛,信徒云集。    陈翰功等人,天不亮便出发,磨磨蹭蹭的来到寺中的时候,已经是晌午了。令饥肠辘辘的查文舜十分惊奇的是,广慈寺的住持觉远大师,似乎早知道他们要来,早早的便已经等在了门口。    “阿弥陀佛,小施主,贫僧恭候多时了。”觉远高诵一声佛号,笑眯眯的说道。    “不敢当大师久候!”陈翰功双手合十,还了一礼,不好意思的笑道,“小子来迟了,大师莫怪,莫怪。”    “诶,哪里哪里。”觉远说着,目光一转看向躲在陈翰功身后的小虎子,“这是边虎?五岁了吧?”    “五岁半。”陈翰功补充。回过手,把边虎拉到身前,指了指身边的查文舜道,“小虎子,跟这个伯伯去玩好不好?听话,不要乱跑啊!”    边虎听了,似乎不大乐意,但还是懂事的点了点头。    “乖。”陈翰功笑着摸摸边虎的脑袋。    查文舜看着跑到他身边,用一只小手扯住他两根手指的边虎,有些不知所措,“小二爷,你不是让我带他去玩儿吧?”    “是啊。”陈翰功说得理所当然。    “可是……我也是第一次来啊!”查文舜抗议。    “那又怎么样?”陈翰功看着他,眯了眯眼睛,“你从昌邑到义乌,这么远的路,也没见你走丢了啊!不过,就算你不认路也没关系,小虎子认识的,你跟着他走就是了。带他吃点儿东西,逛一逛。申时末,我在旁边的胡公殿等你。去吧,去吧,玩儿得开心点啊!”    陈翰功说完,便拉着觉远大师,头也不回的走了。    留下查文舜站在原地,和个五岁半的孩子大眼瞪小眼。    不知过了多久,还是小虎子开口,打破了两人之间诡异的氛围:“伯伯,你饿不饿?我带你去吃素斋啊!”    查文舜喉咙里咕噜一声,怎么觉得这氛围,更诡异了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陈翰功拉着觉远大师,一路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胡公殿。    作为广慈寺的附属殿阁,胡公殿的做工也极其精美。看上去,虽然没有大雄宝殿那般的庄严肃穆,富丽堂皇。但却是一样的雕梁画柱,透着神圣之感。    “小施主,今日是先拜胡公大帝,还是……”觉远看看人山人海的供殿,向陈翰功问道。    “唉,先开工吧。”尽管每年都肯定要来拜上一拜,但陈翰功对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