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天圆地方 (第1/2页)
“仙人容禀。” 朱元璋一揖到底,语气肃然晴朗。 “几月前受仙人感化,孤自省之。 想我大明盛世,幅员辽阔,铁骑铮铮。大好河山岂可日渐萧条,毁于孤之一手。 然…… 兴邦社稷,为农耕桑。 励精图治,多早朝,拜参政,尔来几月。 孤所应之事初见峥嵘。 铁骑枕戈,国库充盈。全国上下,官民一心。虽不及大唐之繁华,大元之开阔。却自酣无虞,剿灭倭寇仍有余力。 今闻仙人法驾,孤喜不自胜。 特领皇后、蓝将军,赶来参拜。 孤问一事…… 仙人,如此国力,半年后,征战区区岛国可否?” 你大爷个钻! 就知道这王八蛋来了准没好事,话没说半句。一上来就逼问林风,能和岛国开战了不? 林风肠子连着肚脐眼疼。 这话咋回复? 说打吧。 痛快是痛快了,但后果呢? 大明朝万里疆域,皇朝更迭几百年。万一战败,大好江山毁于一旦,百姓受战火所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这累累罪孽,算谁头上? 这还只是其一,是大势。 其二。 罪恶值那东西,就像悬在林风脖子上一口血淋淋的大刀,鬼知道这大刀落下来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万幸的是,这位皇帝也学乖了。没一口气把林风逼到绝路上。 半年后,可否开战? 这个半年,就是余地。 来之前林风没想到会遇到朱元璋,这时连忙打开了好友资料页面,对明朝的信息简单的做了个了解。 和朱元璋所说的国情,大概相符。 各地诸侯的叛乱,已经被平定;一系列政策推下去,政治渐渐清明起来。 百姓算得上是安居乐业,国库也被金子装的满满的。 国力上,不比大唐盛世。 疆土上,不比大元。 但除了这两个朝代,在朱元璋一系列举措下,大明朝综合实力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顶尖的。 如果这样的兴盛能够持续下去,攻打岛国,胜算十之六七。 林风也看出来了,朱元璋这是铁了心的要开战。 就算林风阻止,只怕也会适得其反。 只是奇怪,沿海的倭寇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让这位铁血皇帝气成这样。 难道…… 倭寇把老朱的媳妇给那啥了? 林风不怀好意的偷偷看了马皇后几眼。 “战与不战,不在我,而在你。此时质问本仙人尚且为时过早,汝若执意,便在半年内完成你我二人的赌约。到时,无需汝开口,本仙也自当助你大明铁骑,蹄踏诸海,荡平倭寇。” 仙人隐有威严的声音,在书殿梁上盘旋。 朱元璋大喜,同时也有些后怕。 仙人的语气中透露着淡淡的不快,朱元璋自己心里明白,这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是一副质问仙人的口吻。 赶忙变得严肃、敬畏了些,匆匆的垂下头去:“元璋受教。” “恩。” 仙人淡淡的发出一道声音,无喜无悲,缥缈浩瀚。 “仙人,我能请教一个问题吗?” 这时,书殿里突然响起一道稚嫩的童声。 竟是十来岁的郑和,仰着小脸,恭恭敬敬的发出了声音。 朱元璋大怒。 “放肆!” 郑和不过是一个小太监,皇帝在和仙人讲话。一旁的皇后,大臣都不敢吱声。 这小家伙愣头愣脑的插了一句嘴,在古代,这可是忤逆犯上,诛三族的罪过。 帝王一怒,吓得小郑和脸唰的一下惨白起来。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住的磕头,汗如雨下。 朱元璋余怒未消,对殿外的侍卫喊道:“来人,将这忤逆的小东西拉出去,凌迟处死。” “且慢。” 林风连忙拦住了他。 朱元璋可不会做样子给别人看,他说要杀人,绝壁是血淋淋的人头落地。 别人无所谓,小郑和是万万不能死滴。 仙人开口,朱元璋这才收敛了一身的杀机,忙向仙人告罪一声:“仙人恕罪,都怪孤管教不严,惊扰了仙人。” “无妨。小家伙,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 林风语气温和的道。 在仙人的鼓励下,哆哆嗦嗦的小郑和,才鼓起了一些胆气,很小声的说了一句什么。 “你说什么?大点声。” 小郑和深吸了一口气,大声道:“奴才昨天在宫里看了一本奇怪的书,书上说: 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 又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 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