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47章 纽带 (第2/2页)
此,其实自明代隆庆开海之后,随着海外大量银子的流入,一直就呈现银贱铜贵的趋势,只是现在更加明显罢了。这主要是与日本的贸易量大增的原因。 自在日本开放江户港之后,大秦与日本的贸易量,已是明代的将近十倍之多,日本盛产白银,而随着大秦将西洋各国的势力逐出了南海,日本原来与西洋人的贸易已经终断,因此日本的白银几乎全部是流向我大秦。 总体而言,现在大秦与各国的贸易都属于顺差,大秦输出大量的商品,换回的是大量的金银。另一方面,我大秦铜产量小,受市场供求的影响,银贱铜贵的趋势恐怕很难改变。” 秦牧想了想,让小太监拿过地球仪来,在漠北的燕然山北麓画了一个圆圈,然后说道:“朕北伐之时,偶然听蒙古人说过,在燕然山北麓某个地方产铜,估计有一个巨大的洞矿。” 秦牧说到这,顿了顿,才对工部尚书宋应星说道:“工部来年开春不妨派人去这里勘探一番,我大秦缺铜,而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金属,用途广范。若是燕然山北麓真有一个巨大的铜矿,便能大大缓解国内缺铜的窘境。” 皇帝是不是真听人说过这件事,已经不重要。 大臣们确信他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点石成金。 马鞍山铁矿,吕宋的碧瑶金矿,甚至是四川的沥青矿,无不是他点出来的。 有这些前例在,只要皇帝说哪里有矿,大家根本不会再存怀疑。 宋应星一喜道:“陛下放心,臣这就派人去燕然山勘探。” 燕然山在后世称之为杭爱山,在杭爱山北麓额尔登特市,有一个世间上数一数二的大铜矿,位于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西北不远。 按秦牧画出的范围,用心去找,应该不难找到。 路振飞抚须道:“陛下,漠北苦寒,不利于耕种,而一但任由漠北民众游牧,朝廷又难以管治。如今漠北虽是打下来了,但一直有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臣几翻思量,一直未有良策解决漠北的难题。 今日听了陛下所言,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若如陛下所言,燕然山北麓真有巨大的铜矿,则漠北便有了新的出产可作为经济支柱,这从远来看,对我朝巩固漠北的统治有莫大的帮助。” “哈哈,路卿所言,甚为有理,甚为有理呐。” 秦牧朗笑着,其实洞矿不只是漠北的燕然山有,秦牧之所在提这个铜矿,其实也正是为了加强漠北的统治。 现在大秦有辽东、漠南、河套、陇右、河西、青藏等众多牧场,漠北地广人稀且地处苦寒,对大秦而言,漠北现在确实就象是鸡肋。 对一片没有多少价值的疆土,人们势必不会多看重,更不会舍得花多少力气去经营。 现在大秦铜钱虽然已经逐步被纸币代替,铜作为货币的用途已经逐渐被淡化。但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民间对铜需求量一直就很大,现在市面上银贱铜贵,偏偏原来国内铜矿少,产量低; 如果能把额尔登特大铜矿开发出来,在漠北有了巨大的效益产出,那么漠北便不再是鸡肋,朝廷花大力去增加漠北的统治,也才有相应的回报。 司马安沉吟道:“陛下,就臣所知,目前国内各处铜矿,储量小,含铜低,开采成本高昂,如果燕然山真的有巨大的富铜矿,可考虑关闭一些国内的铜矿,以便减少虚耗,同时可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到漠北去,加强漠北的开发,有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纽带,漠北与中原的关系才能更紧密,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秦牧听了,有些愕然,在这方面,大臣们也太信任他了吧? 他就这随口说,还没派人去找呢,司马安这样的首辅大臣,竟然开始考虑关闭国内那些鸡肋铜矿了,这还真是不知道说什么了。 ************************ ps:求订阅,求推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