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章 庄子的心斋 (第1/2页)
庄子内篇第四篇中最有名的典故,就应该数“心斋”了。天『籁小说Ww』W.『⒉ 历代解读者和道教人士,都在研究什么是心斋,各有所得。 不管是不是正确,能够帮助到他们,都是好的。 那么?什么是“心斋”呢? 怎样解读才是正确地解读呢? 请先看原文: ……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 这段话的意思是: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老师您有没有更好方法,请告诉我。” 孔子说:“斋戒!我告诉你!如果我们用心去做事,无论去做什么事,都是那么容易成功的话?那么!宇宙就不会这么深奥了。” 颜回说:“我家境贫穷,不饮酒、不吃荤食已经好几个月了。像我这样,应该也算是斋戒了吧?” 孔子说:“你说的这个斋戒是祭祀前的斋戒,并不是‘心斋’。” 颜回说:“请教老师!什么叫‘心斋’?” 孔子说:“你必须静下心来,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不要用耳朵去听外界的事物,而是要用心去想、去领悟外界的事物。不要用心去想、去领悟外界的事物,而是要去想、去领悟气。 听到的一切信息止于耳朵,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记在心上;心里想到的事理想明白就算了,到此为止,不要再现实中追究下去了。不要没完没了,要到此为止; 气!什么叫气呢?气!空气也!rou眼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就像道一样,它是确实存在地,却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虚!虚!无也!无!没有也!让自己的心里什么都没有,心里没有想法、大脑里没有意识,这就是心斋!” 颜回说:“我在没有听老师讲解‘心斋’之前,我就是那个颜回。现在!我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心斋’了,我不是颜回了,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把自己忘记了,我把以前的一切都忘记了。老师?我这是虚吗?” 什么是心斋? 听到的一切信息止于耳朵,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记在心上;心里想到的事理想明白就算了,到此为止,不要再现实中追究下去了。不要没完没了,要到此为止。 什么是心斋?说白了就是: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这就是心斋。就跟斋戒那样,不沾荤食。 庄子的心斋,一样又被人误解了,被学术jianian细误导了,认为心斋就是与世隔绝。只有与世隔绝,我们才能做到心斋。 其实!这是误解、误导、偏激的理解,又没有结合庄子的整体思想、老庄哲学的整体思想来理解。 学术jianian细这样理解,主要是为了与“无为、消极、虚无主义、避世”等等扣给老庄哲学的帽子挂上勾。 正确地理解应该是:对于生存没有意义的东东,我都心斋掉。就跟互联网科技应用一样,互联网上面那些不良地信息等等地屏蔽掉。一些不良人员全部拉入黑名单,不与之来往。这就是心斋! 再则!庄子的心斋不是让你与世隔绝,7*24小时心斋。不!应该是一生都心斋。而是!跟斋戒一样,只有到了祭祀前后才心斋。斋戒并不是一年到头或者是一生都斋戒的,而是有时间段的。我们只有这样来理解,才是正确地。 总之一句话,有利于生存的我们接受,不利于生存的我们屏蔽。屏蔽等于心斋! 以为心斋就是屏蔽一切、一生都心斋,达到无知无欲状态,显然是误导。或者!是偏激理解。 在讲解心斋的时候,庄子还讲到了“气”。 气!什么叫气呢?气!空气也!rou眼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就像道一样,它是确实存在地,却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虚!虚!无也!无!没有也!让自己的心里什么都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