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26 夜召  (第1/2页)
    静斋,是一间位于勤政殿后很小的阁子,里面装饰简单素雅,如果第一次进入这间屋子的人,在不知道房屋主人是谁的情况下,肯定会断定这是一间普通人家专门给家里读书的孩子腾出来的小书房。    四壁清素不见任何彩饰,地面青石铺垫,一桌一椅一床,一面大书架占据了整整的半面墙。家具样式十分简朴,甚至都没有任何纹饰。清漆简单刷过的桌面上,木头的纹理一圈圈清晰可见。    唯一算得上奢侈的摆设,是案头的一座博山炉,炉内燃着上好绿泥香。    这是书斋主人为了清心静气才用的燃香。    这是正禧皇帝的书斋。    皇帝在静斋召见臣子,这是极少有的事。    因为皇帝处理公事都在勤政殿,而静斋就是他逃避繁重公事的一个去处,这里是他的私人空间。据说他在这里吟诗画画,和心仪的妃子对饮、彻夜长谈。唯一不会在这里发生的事,就是办公。    那么,连夜召见大臣进这里,是为公事还是私事?    谁都不会相信,外面战火连天,皇帝会有心情连夜召集大臣喝茶品酒或者弹琴画画。    所以,尹文桦和袁凌云分别跟在引路内侍的脚步走到这里的时候,双双停住脚步,不约而同地抬头看高处。门楣不高,书斋其实是建筑师傅利用勤政殿和后面建筑之间衔接过渡的一个小空间开辟出来的一个小房子,隐藏在众多高大建筑的肘腋之下,十分不显眼,据说曾经有刺客深夜闯宫行刺,踏遍前后殿堂房屋,就是没能找到正禧皇帝,正是因为他那晚恰好忙里偷闲躲在静斋看书。    目光从静斋的“静”字上稍作停留,然后尹文桦和袁凌云的目光碰到了一起。    如今形势,他们早年间见了面至少还能打着哈哈问候一声的那种表面客套也没有了,如今是形同水火。    袁凌云首先哼了一声。    尹文桦不甘吃亏,也冷冷从鼻子哼了一声。    你不尿我,我自然不尿你。    你看我不顺眼,我为什么要看你顺眼!    可是皇帝在这里召见大臣,还是连夜急召,看情形是凶多吉少。    “两位大人,皇帝等着呢。”刘长欢弓着腰身,像一条滑腻的鱼在暗夜里划过。他做出一个请字,轻轻搭起帘子一角。    室内只有一灯,灯光细小如豆,灯下一个身影被灯光晕染出一团迷离,迷离中那男子正目光炯炯地望着两位缓缓迈过青石门槛的肱股之臣。    两位相国进门,身后棉布薄帘水一样无声无息地落地,小门也悄悄从外头合上。    刘长欢的腰身缓缓直起来,然后坐到了门槛下,像一个刚进宫处处受人欺负只配守夜的小内侍一样勤勤恳恳地守住了这扇小门。    静斋很静,时光在每个人的心跳声中流淌。    书桌前一左一右站着两位苍老的身影。    两个人都看着自己的鼻尖,一副心无旁骛老和尚入定的模样。    书桌后三十五岁的年轻面庞因为近日的连续cao劳而泛着苍白。    门口刘长欢看似倚着门槛打着悠长的瞌睡,其实耳朵暗竖,屏息静气,在聆听室内的交谈。    这可能是一场关系到东凉国国运走向的夜谈,也关系到无数人性命和权利利益的长谈。    时间过得好慢呀。    刘长欢都有了睡意。    可是里面还是没动静。    好像那只是一间空屋子。    太困了——皇帝肯定更困,他都已经有一个月时间没好好睡觉了,有时候想想皇帝其实挺可怜的,当皇帝太累了,而这些累,外面的人是看不到的——刘长欢把一个大大的哈欠悄悄地捂死在双手心里。    “说话呀——”是皇帝的声音,他终于率先打破了沉寂。    他看着两个大臣,看到他们这副嘴脸他其实很生气,但这气就算把肚子撑破了也只能在心里憋着,不然他们更会说你没气度没涵养喜怒无常,所以他的声音听上去不带丝毫情感,“此刻请你们两位来,是朕还想再听听你们对今天廷议的高见。”    果然是为白天的事。刘长欢睁开眼,夜空清朗,星星在眨眼。    皇帝的声音很轻,但是在这静夜中听上去还是挺清晰的。    今天的廷议,内容只有一个,就是摩罗国在东凉大地上的进攻没能被有效遏制,相反在不断恶化,有把大半个东凉国拖入战争的危险。    西南军事力量都交在罗简手里,一开始隐瞒军情、消极抵抗的罗简没有受到朝廷的惩罚,相反朝廷给予他最大信任,让他带领西南大军迎敌,等于把整个西南三州的疆域都托付在他身上。    被寄予厚望的罗简,没能以同样的战绩回报皇帝和朝廷,而是节节败退,不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西南大营的飞龙军一趟趟送来信件,增援,增援,增援!西南需要增援!大军,粮草,都需要大批增援!    这让皇帝很恼火,东凉立国后,军事力量的保留是按照周边国家实力和构成的威胁能力,以及本国九州防卫和镇守需要,营建了现在的军事布局。按严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