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官_第二十六章 这小子可能来自于逗比位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这小子可能来自于逗比位面 (第3/3页)

,秦王却偏偏还要雪上加霜,实在是令人发指。

    太子丹为了行刺秦王,到处寻找刺客,最后找到了荆轲。为了让荆轲同意行刺,太子丹每日都说服他,送车子美女给荆轲,真是煞费苦心,荆轲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终于同意行刺秦王。

    太子丹让荆轲行刺秦王,虽有报私仇泄私愤之目的,可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百姓。

    荆轲的“不怕死”“色不变”“箕踞以驾”值得赞颂,而他也并非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流氓,那些为某种目的而劫机的狂人做的是坏事,荆轲刺秦王却是好事。

    荆轲不忘生死行刺秦王,最终死在了秦王的手下,可是他这样的爱国主义壮举流传至今,仍是人们所赞扬的对象。

    可是为什么还有人要说荆轲是死得活该呢?如果真的只是鸡鸭鱼rou、美女车骑,就能让一个人不顾生命行刺秦王,那这人一定是个傻子,行刺秦王人人都知道这一行一定是凶多吉少,更不要说能成功行刺,可是荆轲不是傻子,他不仅是因为物质上的满足而去行刺秦王,还有太子丹和百姓的寄托,不然怎会有“易水歌”。

    荆轲所唱的“易水歌”是千古绝唱,是一首摄人魂魄的悲壮的交响曲,而荆轲这位“壮士”便是一代骄子。

    篇八: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记

    短暂的秦王朝如昙花一现,瞬间湮灭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依稀的烟尘中,站立着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他挥舞着锋利的天子剑,映照着咸阳城熊熊的烈火,八千铁骑踏破了秦始皇的千秋大梦。四年的“楚汉相争”虽然兵败,自刎于乌江,但他那不肯东渡的豪迈气概,却在所有人的心中永垂不朽。

    铮铮铁骨

    “彼可取而代之!”见到秦始皇的豪华车队与那无上的威严,常人怕早已惊得匍匐在地。好个项羽,英气逼人,丝毫不为秦始皇的威严所服,竟想取而代之。这份胆识,谁与匹敌?

    早在少年时,项羽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青年。他力能扛鼎,武艺高强,不学写字,不学击剑,要学“万人敌”,学那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二十来岁,便和叔父转战南北,驰骋沙场,立下无数战功。而这时,刘邦又在哪里?他不过在沛县当一个混混亭长罢了。

    巨鹿之战,敌众我寡,实力悬殊。好项羽,豪气冲天,身先士卒,破釜沉舟,以少胜多,使得“百二秦关终属楚”,一时间,巨鹿威名竟盖城濮。降章邯,杀子婴,坑士卒……秦始皇当年“挥剑斩浮云”,项羽的天子剑,却化作一道熊熊烈火,直指咸阳,把阿房宫为满天灰烬,也斩断了一个王朝的千古之梦。

    他是一个霸王,身上充满着我所喜爱的霸气,爱他勇于“斗天”之举。刘邦开创西汉王朝,不过是顺应了时势;而项羽,在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之时,快战东城,斩将、刈旗,溃围,与天抗争,这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气概,是不折不扣的大英雄。乌江亭长舟楫相待,让他回到江东,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但项羽宁愿以高傲的姿态死去,也不愿屈辱痛苦地活着。正是他的豪气与霸气,才使他千百年来,为人们敬佩;也正是他的傲人的气概与铮铮铁骨,让我由衷的喜爱,无可替代。

    但项羽终究不是神,而是一个有血有rou有感情的人。虽然战争的失利与这感情的牵绊不无关联,但他的侠骨柔肠、他的脉脉柔情,又使得多少人为止扼腕叹息。

    儿女情长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四面楚歌,忽如一夜寒风,吹散八千子弟兵。在这战争的最后关头,一代盖世强者项羽想的不是如何继续战争,而是他的陪他转战南北的虞姬和随他浴血奋战沙场的战马乌骓。他的豪气犹如五岳高山,万古长存;他的柔情却似江水绵绵,无止无休。也正因为这与他那铁血治军不相称的柔情,才使他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才使他博得了那么多的同情,博得了我的心痛、惋惜。

    同为女人,刘邦的吕雉心狠手辣,而项羽的虞姬却是温婉善良,亦刚亦柔。败势既定,不愿独活人间,也不忍拖累将军,毅然手执利刃,在颈项间划出千般不舍,万般柔情。香魂玉碎,灵魄飘散,千娇百媚只为项羽绽放,只为项羽始终。

    喜欢张爱玲的。她笔下的项羽心地单纯,有一双清澈的眸子和夏天般的笑容,他熟睡的时候,天地静好,战场有了短暂的缠绵。项羽这个好斗逞强又不懂得算计的男子,带着虞姬东征西战,风餐露宿,却毫无怨言,甘之如饴。也正因为如此吧,U看书“世上有百媚千红,我只爱你那一种”。项羽啊,你应珍惜,虞姬是上天赐给你的最大安慰吧!即使早已成为烟尘,玫瑰会永远为你们而绽放,你们的爱情深深感动了我,我也要献上我深深的祝福。

    千古叹息

    一段美妙的爱情终究还是以血腥而优美的方式诀别。不知项羽在看到虞姬眼底无尽的酸楚时,可曾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这位铁血英雄是否留下了融化冰雪的泪水?当剑——那窈窕着身影,寒意着光泽的冷兵器,蹁跹于虞姬手中,项羽指挥三军的利器,便化作一抹血色,送虞姬一程。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让这爱升华在苍茫的宇宙中,见证着我对项羽的敬重、同情。

    我在惋惜。倘若项羽在“鸿门宴”中痛下杀手,一切的一切是否就此改变?但若真是那样,他就不再是我所喜爱的项羽。我敬佩的,正是他的不耍阴谋手段,他的光明磊落。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今虽在,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幻想,只要项羽东渡乌江,未必不能东山再起,重建一番大业。可杜牧不知,有的时候,选择活着比选择死更为艰难。

    我看中的,恰恰是楚霸王的不逃、不避,临危不惧,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气概。这是一种对待人生豪迈态度,超脱了生死,超越了功利。其实,战死沙场,对一个战士来说,应该是最好的了结方式吧,尤其是一个走到了尽头的天之骄子。

    死得其所,虽败犹荣!项羽,你终归是强大的,你没有失败,你得到了永恒。你的精神,你的魅力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亘古长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