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_第二百八十四章 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两章并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四章 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两章并一 (第2/5页)

军,也是最亲信的大将之一

    我再次轻轻惊讶了一下,居然还是个特科武进士,要知道本朝的武进士要比文进士少,特科进士就更稀有了,还是太上老皇帝亲点的智谋将帅科,只有开元年间与吐蕃大战时才开过一次,可说是前程无量,当时西北四帅正当武功赫赫之时,无论是到哪一位的帐下,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能积累资历坚持到现在,起码也是马遂,李牺蕴这样要么外放一方重任,要么入朝拜于阁台的成就,这么一个人居然投靠了永王,不过这个名字让我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说过,却一时想不起来

    眼神却飘到第三位,那明显是个胡须黄毛略卷,有胡人血统的将领,站在人群中如鹤立鸡群般的显目。

    这位是浑惟明,是个边将出身,先事过都四节的王忠嗣大帅,后事于哥舒老帅,从征九战吐蕃勇冠三军,也算威名赫赫,曾任云麾将军皋兰府都督,据说其祖先即汉代匈奴浑邪王,世代以浑姓。人称浑半枪

    哦

    因为这位有易当千军之勇,攻略青海时常常深入敌阵,虽战枪折而不减其勇,以半枪挑取敌还,当年与高军候同在帐下,曾有诗为其曰: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到永诋,现在为永藩帐内府领军,领荆州守捉之责。

    这位居然还是我名义上的同僚和前辈,

    而天水马不愧是西北硕果仅存最古老的将门世家之一,虽然马伏波的血脉已经单薄,但于军中还是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马克己的族叔马凛,现任河西节度副使,就是与浑惟明同时代的人物。对这些西北背景的将领。可谓了如指掌。

    我轻轻叹了口气,这永王这人虽然有不臣之心,但看人择物还是有些眼光地。光门下招揽这些人,就知道都是资深地将才和阅历。

    这也反映出长久以来我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太年轻而缺乏号召力,名望可以靠快的成功来创造,但是资力就需要时间地积累,在这之前谁也不看好我这个以兵头半路出家的暴户。虽然我号称哥舒旧部,但实际地位很尴尬,打着旗号也只能够收拢到的一些低级的将兵。

    当年哥舒翰帐下将星云集,田良丘思礼钳耳大福李承光高元荡苏法鼎管崇嗣为属将,火拔归仁李武定浑萼契苾宁,要内政有内政。要军略有军略,可谓人才汲汲,潼关失陷后,这些人或叛或死或出逃。虽然我打着哥舒的名头,在关内活动了很久。但几乎没有一个看好我的,而来投靠地。

    因此到了最后,我的部下中能拿的出手的哥舒旧部,只有一个在其中尚且排不上号的骑将解思,再加上一个原本是文职幕僚出身的高适,还是半路运气好碰到,费尽心计拐骗到手的,另一位与哥舒有关的严武,如果没有好友地劝说和介绍,恐怕也不会自动跑我这里来,连个南阳鲁灵等人,也是在我达后,才建立起来的关系。

    更别说那些当世的名人骏士,如果不是有费了我老大工夫的救命脱罪之恩,我也只能找找还没出名地好苗子,不会轻易得到那些王维王昌龄那些人的认可和效力,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被我半强制地弄回来的,做了一些事后不得不上了贼船。

    哪里象人家正儿八经的亲王一号召,就有人争先恐后的屁颠颠去投奔,连李白这种轻傲权贵之士也不能幸免。

    然后出场的是,号称是永王心腹肝胆的薛响李台卿蔡駉韦子春刘巨鳞冯季康等一干谋臣。这些人都相继露面后,虽然号称也有专擅,出身名门纭纭,但是资历和名望,远就不及这三位让人震撼了。

    岸上也有了大动作,侯迎的军队象劈波斩浪一样的让开一条大道,铺满了用清水浇湿的黄沙,然后在一片喧闹声中,内穿金甲外罩绣袍,怒马华冠的王世子襄城王,华丽丽的登场了。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在他父亲的反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的人物。

    他继承了皇家一贯优化倾向的血统,很年轻也很骏郎,面孔线条分明却不负英武之评,据说他的长相很有几分老皇帝早年的影子,穿了这一身华丽却不失合体的行头,卖象实在很好,若不是这是个严肃的场合,我很怀疑那些人群中的少年少女们,会为他两眼冒星星尖叫欢呼起来,不过这短短一路走过来,人群已经不乏赞叹声不绝,

    显然他也有一套文武班底,前呼后拥的跟在身后,永宁军随永王东巡时,罗含府的三千水健,就由他统带的。根本不理会永王的那些臣属,昂挺胸,径直走到永王跟前,稍稍施礼就热切的说起话了。

    我看了看意气风,正在欢呼如潮中,志得意满,左右顾盼的永王,心中微叹,也不知道这种风光还能持续多久。

    永王是为玄宗老皇帝的第十六子,系剑南节度尚书虚己之妹郭顺仪所生,幼年丧母后,由太子亨收养,每夜必抱入怀中入睡,早年算是兄弟情深,不过帝王家素来容不得多余的亲情,特别是涉及到大位和

    问题。

    据说他虽然从小生活于宫中而不知世事,却是以聪颖过人而著称,因此老皇帝分封诸子的时候,别的兄弟都被优裕的生活消磨了志气,而畏惧不行,只有他带了十几个随从轻身穿过交错的战区,前来江陵就藩,并在短短几年经营出这么一大片基业。

    玄宗老皇帝以一个本来没有直系继承权的外系郡王,通过联合姑母,扶持父亲,逼退兄长成功上位,因此对来自子孙的挑战和威胁特别敏感,严格限制皇子们与外臣的交往,专门在安国寺东附苑城修建了所谓的十王宅,把业已长大的皇子安置在十王宅中,诸王分院而居。由宦官担任监院使。负责管理诸王的日常活动,连东宫太子也不能例外。当年度支宰相韦坚,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这些人。就是因为被人告与太子私自会面,而获罪被赐死。

    十王谓庆鄂永济。其后盛丰六王又就封入内宅.因此又称王十六宅,后来皇孙陆续成年,又置百孙院,因此也造就了一大批曾经象小白那样久居禁内,不晓外事地宗室子弟。

    作为一个并不受重视地皇子。永王能在这种环境下脱颖而出,算是难得异数,可惜他生不逢时,偏偏还有一个掌握着正统的名分与大义的兄长,而且这个兄长更有能耐。

    不过,我一直也没有想去动永王地心思,因此派人渗透的工作起步才刚开始,到目前也只有一些外围的东西。

    毕竟这涉及到皇帝家内部。谁知道又是怎么样的内情,再说永王是太上老爷子封出去,作为经营晚年退路之一的存在,他再怎么不臣。在没有被宣布为叛逆前,也是还一位亲王。皇室自有自己的尊严和规则,龙武军虽然这些年仗着老皇帝不怎么管,新皇帝不好管地特殊身份,杀伐决断做了许多大事,但还没有逆天到能自做主张,随便处理掉一位藩王的程度。

    当然了。

    如果永王被人干掉,或许甚在西北的我那位岳父皇帝会在心中大大的暗爽一二,但表面上肯定会做出一副很伤感的样子,下旨明斥擅自处断宗室,令天家骨rou断绝的过错。

    历史上永王李璘起兵后,太上皇下诰:降为庶人,徙置房陵。还似有保全之意,但是永王李璘兵败逃亡后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抓获并秘密杀害,肃宗就相当悲痛的谓左右曰:皇甫侁执吾弟,不送之蜀而擅杀之,何邪对李之死隐而不宣,并宣布永不启用皇甫,将其余薛寔等擅杀者全部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