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杀人者,武松 (第1/2页)
玉尹要面对的这个局,已无法避免。 早在他把大宋时代周刊转让给赵谌的时候,便有了这种准备。也许在外人眼中,一个屠夫,做到了正八品的武官,绝对是一桩光宗耀祖的事情。可谁又能想到,在不知不觉中,玉尹已经成为整个大宋官僚体系的敌人,而且还结下深仇大恨。 白时中等人,不会和他善罢甘休。 李纲李若水这些人,也未必看他顺眼。 便是那种师道、姚平仲等武将,说不定也会认为,玉尹是小人得志。 既然已经仇人满天下,玉尹又何必放在心上?早在他离开东京之前,黄裳就私下里提醒过他,此行杭州,绝不会如他想像中那么简单。东南乡党情结极重,加之其商业发达,也造成了东南人的利益观念极强。他们很抱团,同时又极其排外。如果有人要侵犯他们的利益,弄个不好,便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报复,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东南地方人的乡党情结,玉尹所知不多。 但有一点他却知道,历史上北宋南迁,在杭州建立行宫之后,老赵官家也有过北伐之念。 比如宋孝宗在位时,便数次提议北伐。 时大宋库府充盈,民间士气高涨。而北方各地,希望老赵官家北伐的呼声也从未断绝过。 然则东南商贾,却担心因北伐而产生的庞大军费支出落在自家头上,便极力反对北伐。而历史上唯一一支因为不发军饷便不肯开拔的军队,也正是在那个时代出现。 面对种种压力,宋孝宗唯有放弃北伐之念,偏安于东南一隅。 既然暂时无法破局,玉尹索性不去考虑。 于是便话锋一转,跳到了蔡鋆被刺的事情上。玉尹对蔡鋆没有好感,一来这厮是蔡京的儿子;二来蔡鋆的名声的确不好。试想,被百姓称之为‘蔡虎’的家伙,会是何等猖狂。方腊之乱平靖多年,可杭州的状况却没有丝毫改善,依旧一派残破景象。这里面,蔡鋆怕是起到了关键作用,才会让这座美丽城市,一派萧条。 不过,玉尹倒是对刺杀蔡鋆的凶手,极有兴趣。 据他所知,蔡鋆甚得蔡京所喜,更派有御拳馆高手随行保护。 这蔡鋆似乎也知道自己作恶多端,平日出行,总会带着几十名保镖。这其中,不泛高手。 刺杀蔡鋆的凶手,是在蔡鋆行至浣纱桥头的时候,突然伏击。 不但当场将蔡鋆杀死,更斩杀随行保镖十余人。 这是个高手,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是胆大心细……玉尹也是习武之人,自然有些好奇。 陈东道:“凶手已经抓到了!” “怎地抓到?” “说起这件事,还要赖那位李知州手段。” 陈东脸上,露出不屑之色,“这厮见抓不到那凶手,便想出一条毒计。 他命人将浣纱桥附近数十户,逾百余名百姓缉拿归案,言那些百姓是刺客同党,要满门抄斩。这毒计一出,端地有用。刺客见连累到了无辜百姓,只能出来投案。 而今,刺客便被关在杭州大牢中,更被李梲施以重刑……本打算就地斩首,但刑部却传来消息,要他将那刺客押解东京。恰逢天寒,所以便延缓了时日。我听人说,新年过后,便会把刺客押解开封……这厮表面上是太子的人,却做得蔡家好狗。” 玉尹闻听,沉默了! 良久,他轻声道:“如此说来,那刺客确是好汉。” 陈东点头道:“那是自然……据说李梲对他百般折磨,却未说出一句求饶的话语。 如今全靠着牢中狱吏暗中照拂,勉强过活。若非如此,怕早就死在李狗手中……” 看得出,陈东对李梲不但是不屑,甚至有几分痛恨。 玉尹和他交往的时间不短,倒是知道陈东的秉性。 若放在后世,陈东绝对是一个愤青,对蔡京无比仇视。在他看来,大宋朝如今局面,便是蔡京童贯之流所致。若非这些个jianian臣当道,大宋何至于被那些虏人所轻? 他这想法,倒也不算稀奇。 事实上在民间,仇视蔡京童贯之流的,大有人在。 只不过,玉尹总觉得陈东太喜怒形于色,做不得真正的官员。 勿论今生前世,所见官员哪个不是心机深沉,喜怒不形于色?陈东这样子,早晚被人利用,弄个不好,还会惹来杀身之祸。玉尹把他从东京带出来,其实也有这方面的担心。陈东太冲动,太容易被人利用,倒不如在身边,也能时刻提醒。 可问题是,该如何开这个口呢? 玉尹搔了搔头,感到有些为难。 “少阳,那刺客唤作何名?” 张择端对那刺客,似乎也生出好奇之念,于是便开口问道。 “叫什么名字?”陈东歪着头想了想道:“却有些想不起来,当时他们与我说时,我并未太在意。” “少阳,这便是你的不是。”张择端脸色一沉。 陈东道:“大兄何出此言?” “你我而今,是小乙幕僚,自当为小乙多用心思。 小乙这次受伤,虽未说明缘由,但想必也是为作一桩大事,否则李娘子怎会让赵九随行保护?他现在行动不便,而且来这陌生之地,更人生地不熟,正需你我费心打探消息,破解了而今这困局。所以不管是什么事,哪怕再小的事,你我都要上心。 你,现在已非太学学生,这心态需转变一下,当多为小乙考虑。” 张择端这番话,说的不可谓不重。 他和陈东所走的路,全然不同。 陈东虽出生贫困之家,生活窘迫,但身为太学生,倒也过得颇为得意。更不要说,此前他的接触面,多是太学学生,官宦子弟,这眼界自然要高于常人。他之所以随玉尹来杭州,说穿了是因为他觉着,被人利用,害了玉尹,抱着歉意而来。 所以,陈东虽说是玉尹幕僚,但从根本上,却未摆正位子。 倒是张择端,能力上或许比不得陈东,但饱经忧患,更经历各种浮沉。 他入了书画院,凭着一副清明上河图而得到官家奖赏;也曾失意过,甚至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找不到。可越是如此,张择端便越是清醒,能够迅速的调整心态。 若这些话是玉尹所说,陈东也许不会反驳,可定然会心生不满。 但换做张择端,陈东便无话可说。 他陡然一惊,看了玉尹一眼,心中感到无比惭愧。 忙起身向玉尹一揖,“确是陈东欠思虑。 那刺客的名字,当时也是偶尔听来,真个没有往心里去……我记得那刺客好像,好像是叫做……” 陈东期期艾艾说了许久,也没有想起刺客的名字。 张择端叹了口气,苦笑道:“武松!” “啊?” “那刺客,名叫武松。” 陈东先是一怔,旋即露出恍然之色,连连点头道:“没错,武松,就是叫做武松……” 武松? 乍听这名字,玉尹先一怔,旋即想起一桩事。 陈东和张择端口中的这个‘武松’,并非那水浒传里,景阳冈的打虎英雄‘武松’。 事实上,水浒传里的武松是个杜撰的人物。 后世曾有人考证说,那里的武松是依照元末时期,张士诚手下悍将卞元亨为蓝本塑造。而武松打虎的故事,实际上也是从卞元亨打虎的事迹之中取材。 不过,北宋末年,倒的确是有‘武松’这么一个人物。 根据、和的史料记载,北宋末年时期,曾有杭州提辖武松为民除害的侠义之举。在这些史料之中,武松祖籍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