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8章 令行禁止 (第2/2页)
,依旧是精神抖擞。当玉尹停止cao演,下令解散之后,那些兵卒一个个兴高采烈的离开校场,各自回房整备衣物。玉尹这才从点将台上走下来,到董先面前停下,“方才正是cao演,所以不得与觉民亲热,还请董觉民勿怪。” “军中自有军中法纪,即来报到,末将便是都监帐下一员,岂能与他人不同?” “嗯,如此甚好……距离午饭还有些时候,觉民既然来了,便随我在营中走走,顺便熟悉一下情况。 呵呵,说实话,本官也是半路出家,对这治兵之法,了解不多。 本官听说,觉民是个练兵的好手,所以才冒昧向关都监讨要,还请觉民勿怪,更不要嫌弃本官这应奉局的池子小才是。” 如果玉尹桀骜张狂,说不得会让董先生出反感。 他也是个高傲之人,换句话说,是个顺毛驴……玉尹这般把姿态放低,董先自然也不可能摆出一副臭脸来。听到玉尹说,是他主动向关胜讨要自己,董先这心情,也随之好了不少。至少从玉都监话语里看,他对自家,还是颇为看重的嘛。 为官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你能力如何;也不是你手段有多高明。 关键就在于,你的上官能够看重……董先这个统制,也就是个从九品的武官,便是调来应奉局,也不算委屈。在都监府也好,在巡检营也罢,便是董先万般手段,无人看重你也是白搭。可是现在,有玉尹看重,岂不是说自己不必再委曲求全? 所以,玉尹越是把姿态放低,董先就越是变得谦逊。 “敢问都监,方才那练兵……” “哦,不过是我胡乱想出来的东西。” 玉尹哈哈一笑,“本官自认无练兵之能,偏身边又缺个治兵的人。 我手下十三郎也好,何小乙也罢,都是冲锋陷阵的料,算不得将才;而少阳是个读书人,出谋划策或许在行,可如何把这许多好汉训练成一支虎狼之师,却有些不如。而今赵都监押运花石纲去苏州,营中也没个章程。我见大家都闲着,便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呵呵,你可以把它称之为‘队列’。主要是培养大家彼此的合作能力。 疆场之上,除了手中的兵器,你唯有信任身边的弟兄……若没个协同之能,如何生存?” 董先沉默了! 从玉尹的话语中,他听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疆场? 莫非玉都监认为,将来会发生战事? 若真个如此,自家来这应奉局,倒也来的正巧。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走。 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来到一座营帐外。正巧一个军卒,赤着膀子把一个装着脏衣服的木框从里面拿出来。见玉尹过来,那军卒忙躬身唱了一个肥喏。便被玉尹拦住。 “该做什么做什么,先把身子擦干净,待会儿就要开伙了。” 那军卒忙应了一声。转身入了军帐。 董先看着军帐门口的衣物,忍不住好奇问道:“都监,这又是做何?” “儿郎们cao练,已非常辛苦。 每日穿着那些脏衣服,便睡觉也不得安宁。所以自家便让少阳在城中找了家洗衣坊,每日会固定让人来收取衣服,回去清洗干净后送回来,再交还给儿郎们穿戴。 这每件衣服上,都有编号……正合了儿郎们的号牌。倒也不会出现差错。” “这个……” 董先呆愣住了! 这待遇,未免也太好了一些吧。 怎地士兵连衣服都不用清洗,还有人专门为他们整理衣物? “我也知道慈不掌兵的说法,可本官也是个平民百姓出身,儿郎们的辛苦,又岂能不知。 人言好男不当兵,若不是不得已。谁愿意来做这差遣。 可话又说回来,若真个没人当兵,谁又去保家卫国,抵御虏人?自家常听人说天波杨府的故事,也知道狄大帅的传说。心中甚是敬重。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那等英雄。可本官的能力有限。治兵并非所长……所以只能尽力为儿郎们创造一个好条件,能够安安心心的练兵,有朝一日真个建功立业,也不枉我一番心血。” 说着,玉尹回身,凝视董先。 “觉民,我知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性子虽有些暴躁,平日里说话也口无遮拦,却也是怀才不遇。 我这池子虽小,但是能给你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将来你若有好前程,本官绝不会阻拦,但在这之前,还请你留下来,为本官好好cao练他们,让他们将来上得疆场时,能有一技防身。至于其他事情,本官自会为你打理,你只管好好练兵。” 你什么事情都不用管,只要帮我练好兵就成。 需要什么,就与我说,我都会想办法为你解决,做好你的后勤保障…… 话说到了这地步,若董先再不晓事,真个是不识好歹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抑着内心中想要失声痛哭的冲动,躬身道:“觉民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玉尹拍了拍董先的肩膀,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董先的到来,的确是为玉尹省去了许多麻烦。 这也让玉尹可以腾出手,拿出更多精力,着手准备即将到来的西域商路一事…… 张择端已经动身,前往环州寻找鲁达。 与此同时,安道全也开始为武松诊治伤情,并且情况甚好。 武松的伤势,主要还是受刑之后,条件恶劣,导致伤口感染,乃至最后伤了元气。 凭着玉尹的内壮丹,加之先前智贤长老的诊治,武松的伤情已经稳定下来。 安道全的到来,无疑是加快了武松的康复。 终究是一代名医,不比智贤长老那等半路出家的水平,只短短数日,武松便清醒过来。 玉尹也是第一次,和这位小说演义中的打虎英雄详谈。 当听说了玉尹为他的打算之后,武松二话不说,便同意下来。 “武二这条命,赖哥哥费心才算保住。 从今以后,哥哥如何吩咐,武二听了便是……一俟伤势好转,武二便前往环州,寻那劳什子鲁钤辖。只是武二心中还有疑问:哥哥又怎知,宋金之间,必有一战?” 被一个快四十岁的老男人开口哥哥,闭口哥哥的叫着,玉尹表示,他压力有点大。 不过,这是这个时代的习俗,玉尹也不可能阻止武松。 “武提辖可能还不知道,玉都监的另一个身份。” “愿闻其详!” “武提辖可曾听说过,那大宋时代周刊?” “这个……”武松搔搔头,赧然而笑,“武二是个粗人,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所以这大宋时代周刊,武二也只是听人说过,但却没有看过……还请哥哥恕罪。” “呵呵,玉都监便是那大宋时代周刊的创始者。” “啊?” 虽然不知道那大宋时代周刊究竟有何神奇处,但听上去总觉得有些不一般。 武松随时一介武夫出身,但是对读书人,却非常敬重。 否则也不会当初高权一声召唤,他二话不说便去做了都头,更为高权出生入死的打拼。 脸上,顿时流露出敬重之色。 武松道:“却不知,哥哥还有这等本事。” “宋金之争,乃是必然。 至于何故,自家也不好说明,武提辖可一旁静观。总之,我请武提辖去环州,也有私心作祟。便是希望武提辖能好好协助智深长老,为我在西州,打出一条商路。” .RT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