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姥爷的风骨  (第1/1页)
      苏宛如的姥姥家,前清时曾经出过进士,其后200年间,出来做官的不计其数。      仅其家族墓地就有上百亩,苏宛如她mama——共和国的同龄人,小的时候经常和小孩儿们去那里玩,从来没数清一共有多少戴帽子的墓碑。      只有做官的,墓碑上才可以有碑帽。      墓地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巴黎就有个拉雪兹神父公墓,是游览胜地,肖邦就在那儿。      大卫考坡菲小时候也好去教堂的墓地玩——“我都没见过什么东西有那个教堂里的草一半那么绿;没见过什么东西有那儿的树一般那么葱郁;也没见过什么东西有那儿的墓碑一半那么幽静。”      古时候,皇权不下县。      县以下,村里是乡绅自治。      苏宛如的姥爷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小孩儿一看见他爷爷,大老远儿就赶紧下跪,不敢再跑。      其家族,世世代代也开药铺。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什么药什么药,读书人好像都知道,比如贾宝玉就骂太医给晴雯开虎狼之药。      苏宛如的太姥爷没有做官,而是在城里教了一辈子书,桃李遍天下。太姥爷的学生中就有她爹的老师。      姥姥说他老人家戴礼帽,极和气,脾气极好,你上哪儿都找不着这么好的人。      他走的时候,姥姥留下了他的礼帽盒子。      这个黑黑的礼帽盒子,是苏宛如小时候最美好最神圣的东西——姥姥总是用它搁好东西,等着她去。      苏宛如的姥爷也在村里教书,一辈子光明磊落。      mama最爱背的就是他老人家拾猪钱的故事。      他赶集的时候在地上拾到了200元,就站那儿等。      他知道,丢钱的人一定会按原路回去。      集市是在河滩上的树林子里。      直到夕阳西下,姥爷的身影已经很长很长,那人才嚎啕着找回来。      那是他刚卖的猪钱。      那时候,一斤猪rou七毛钱。      现在一斤猪rou15元,所以200元相当于现在的4000元。      那人对姥爷感恩不尽,在以后的岁月里,把这个故事到处宣扬。      苏宛如给女儿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女儿的小脸儿高兴得只放光!      苏宛如就知道,姥爷的在天之灵给女儿传来了正能量!      留给子孙后代一种无形的精神遗产,要比金银财宝好得多。      要是真给孩子10万元,没准儿孩子会因为有所恃,反而不努力。      (很遗憾,苏宛如自己没拾到过这么多钱,倒是丢过好几回钱包。)      朱总理的儿子有一回从垃圾堆里捡了一块油毡布,想在阳台上种花。      总理逼着他拿回去。      这是人家扔的,没人要的!      那么,是你的不?不是你的!拿回去!      不是你的,你就不可以拿!      苏宛如的姥爷也是这样,一辈子坦坦荡荡!      每年冬,还没入腊月,姥爷就开始忙活着给人们写春联。      他的字遒劲有力,清峻峭拔,很有风骨。      所谓风骨,就是刚正的气概。      就像姥爷这个人,他的字就是那么刚正。      苏宛如小时候一过小年就上姥姥家拿春联。      苏家每年四个大门,八个屋门,一大捆红红的春联!      苏宛如升入小学三年级了!      不会骑自行车的姥爷,走着给她送来了个新算盘!      按照那时候的课本,三年级数学确实开始学珠算——三下五除二!      可惜,小学老师不教。      那算盘,苏宛如一直没用。      但是苏宛如得到了莫大的鼓励,非常欢喜!      别忘了,她是一年级该留级的,二年级的老师特别瞧她不起!      记忆中,河滩上树林里,姥爷那长长的身影,那一捆捆的春联,还有那没有用过的算盘,是叫孩子向上,向上,直直地生长的巨大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