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牛皮任我吹 (第2/2页)
上次作怪,给马尼德专用的称呼。还给马尼德账本,马尼德接过道:“下午,便将一千八百两银子全部送来,太重了,我一个人拿不动……”一千八百两,也就是一百八十斤,这还只是都算作银子,其中肯定还有不少铜钱,一个人拿来,的确拿不动。 徐清听了,却摆手道:“不,银子,你全拿着,不用给我。” 马尼德一阵错愕:“老总,下一趟的本钱已经被扣除了,五百两哩,这些钱,你不用给我。” 徐清道:“拿着吧,我暂时不缺银子用,当然,我也想让你带点东西。” 马尼德道:“老总尽管使唤……” 徐清问:“你说你要北上塞北,再去河套,那中间的路,是走关外还是走山西?” “自然是山西。” “那你可知山西那里,有许多石炭?” “石炭我知,就不知山西是否有了……” 石炭就是煤炭,山西是煤都,甚至漫天遍野都有裸.露出来的好媒。“有的有的……”徐清沉吟一下:“唔,你去带上一百辆空车,路过山西的时候,转满一百车,送到我这里来,我有大用。” 至于石炭到底有什么用,徐清不说,马尼德也不问。 “没问题,空车甚多,正好不知道怎么办呢。”马尼德领命而去,又开始了一个大循环的商旅之行。 徐清走进刺史府,换了衣服,还要忙着将各地学校的校舍和各种教学用品审批一下。 全沧州建二十八所州学,沧县九所,南皮八所,黄骅六所,海兴五所。每所学校配经学算学二位师,招收学生,不超过五十,优先贫寒子弟。校舍皆用过去世家大族舍弃的老房子,有简单的宿舍,保证远处的学生能够安心读书。设一学仓放粮食,有退食堂,供给日读生中餐,住宿生全天。当然,这些米麦,是学生家里自己出。 本来徐清也想干脆将学生的食宿也全包干的,甚至计算了一下,所费的银钱,也不过州里一月的商税罢了。但常言道,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全包干,反而会促进那些学生不应该有的懒惫。读书时为了养家糊口,不是躲家里的农活儿然后白吃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想清楚这个,徐清把那一笔粮食拿出来,像在洛南一般设立“学谷”,选择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奖励。 月考一次,季考一次。月考前五,奖励五斗谷子,前十,三斗。一斗谷子,能打出八升白米。一升白米,一斤二两五钱,五斗谷子,能有五十斤白米。一个人一天就算能吃一斤米,一个月书读下来,还能赚二十斤米。只要进了前十,就几乎是免费读书了,这算是极好的。这排名也不是乱来的,如果所有人成绩都不行,那就不奖。 季考,四个月一次,徐清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规定了这季考必须是刺史出题。季考的奖励,愈加丰富,粮食布匹灯薪钱,纸笔砚台大红花。 和后世差不多的是,月考之后,有一个假期,每年三伏三九也都有长假,可以让学生们回去干农活儿。 这就是暂时的州学制度。 当然,徐清出钱出人出地,肯定不是不求回报的,学生们需要承诺,要在沧州商行,或者商税司,或者沧州的其他地方工作满五年。这是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忙完了一堆文书的审批,已经到了晚饭时,下人们烧了一大锅热水,放在了大木桶里,叫徐清去泡。浴桶是徐清自己找了工匠定做的,齐胸一般高,里面有一个斜斜的坡,可以舒服的躺在里面享受热水的浸泡。每天一通热水澡泡下去,全身酥.爽。 泡完了澡,便吃晚饭。家里的厨子已经学了不少徐清的菜式,做的也有模有样,徐清不是挑剔之人,便懒得自己动手了。只有荀雪儿想吃新菜的时候,才下一次厨房。家里人多,稍微忙一点,徐清就到了最后吃饭,一个人吃。 一碟白切鸡,一碗卤牛rou,一盘马齿苋。别看只有两荤一素,单那碗卤牛rou可就不简单,朝廷禁止私自宰牛,除了病牛老牛,一般来说吃不到什么牛rou。牛rou能上桌的人家,可都是大富大贵且不怕别人说三道四的人家。说白了,只有徐清这种中上层特权阶级才能享用。 徐清也不是私宰耕牛,他吃的牛rou,还是从塞北带过来的风干牛rou。风干rou重新煮发,再用酱汁葱蒜小卤出来的。 吃罢晚餐,一壶红枣老姜茶送到了徐清桌边,一碗下去,生津养胃。这个时候,徐清忽的想到什么了,一拍大腿道: “忘了正事,去长安送信的人还没选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