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四章 控制水源 (第1/2页)
打发走了探马,秦宁命令前锋营列好队伍,停了下来。 作为一支部队的统帅,哪怕是手下仅有千百人,也要为他们的生命负责。这是秦宁根深蒂固的思维,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不是秦宁想要的。 要想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那只有把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万无一失。像这种攻坚战,兵力配置基本上都摆在那里,想要以灵活的战术来取得胜利,很难。 因而,就要求攻坚的统帅要仔细掌握敌情,做出最理智的判断,实行最低代价的具体战术。 探马不听汇报探查到的情况,九曲沟大体兵力配置,在秦宁的脑海中逐渐清晰了。 按说九曲沟的兵力并不算多,可难就难在地势对于九曲沟防军极为有利,而且据险力守的防卫军,根据具体的地形,修建了三个防御据点, 具体的配置是这样的,两支各一千人分守前沿的两座制高点,剩余四千人则盘踞在九曲沟最高处,这样的安排,就使得三方互为犄角,能够实行相互救援。 即便是一处吃紧,也能够迅速撤到相邻的友军那里,然后伺机反扑,无论是攻击哪一点,都会面临这相同的问题。若想同时攻击三个据点,地形上又不允许大规模的兵力展开。 形象点说,这三个互为犄角的防御据点,就像是个刺猬,让你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 要是强行一个个扎钉子般各个突破,耗费时间不说,损失的兵力也是不敢想象的。 秦宁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具体的办法。 过了中午时分,秦宁叫上钱布岭。决定亲自去查探一番。 到了近前,秦宁也不得不感叹大自然之神奇。绵延无尽的山岭,山高林密,根本就不适合大队的人马开进。 唯有一条小路,大概能有一丈宽窄,曲曲折折延伸进山里。 秦宁钻进密林,找到了一处相对比较高的地势,仔细观察地形。 确实,这里如同九曲沟的地名一样,一条绵延的小路。十分曲折的转了九道弯,才能够通往山的那一面。除此之外,要想翻过这座山,就只有一路前进,一路伐树铺路。 秦宁带着钱布岭,悄悄穿过藤蔓密布的树林,接近了小路。 沿着小路的边缘树林,秦宁钱布岭慢慢往前摸索,行不多时。下面的道路豁然开朗,蜿蜒的道路到了这里形成了一条笔直的道路,能有十里长短,在往后就又是曲折的弯路。 很可惜。就在这最宽阔平直的山路旁边坡顶上,面对面修建了两个营寨。这两个营寨,正好牢牢卡住这条道路。 平直大道的延伸处。一处很陡的山坡,在半山坡。是一座巨大的营寨。 秦宁顿觉头疼,无论怎么看。这里根本就无法用兵。 前面的小路,只能容纳五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列前行,只有到了这里,才能够展开队形。 可是,能够展开队形的地方,又恰恰是敌人的远程军械能够覆盖到的地方。只要敌人的远程武器足够充足,自己的一万人走到这里,就会变成活靶子。 恐怕连营寨都没有摸到,就全不趴下了。 动用自己的能量,倒是可以扫平一个两个,可那样对自己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单单在这里就用上,后面要是碰上棘手的情况可就没有底牌了。 秦宁看着这三座营寨,眼睛里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一直到傍晚,秦宁就这么看着,也没有想出什么头绪。 正要往回走,忽然间,钱布岭悄声说道:“秦少,你看,那些士兵在干什么?” 秦宁顺着钱布岭手指的方向,看见远处最大的那个营寨,出来足有百人的士兵队伍,手里也没有军器,就是提着桶,向一个方向走过去。 水!是水! 秦宁一下子豁然开朗。 驻扎营寨你可以选择好的地势,但是好的地势中不一定有水,士兵需要吃喝,水是必不可少的。 秦宁一下子来了兴趣,也不急着回去,俯下身,十分兴奋观察着。 能有半个时辰,大营寨的取水士兵回来了,这回,靠近秦宁两个山寨也派出了取水的士兵。秦宁暗暗赞叹这里的守军,还是很有战略素养的,要是这个时候出现问题,轮流打水,可以保证有充足的士兵应对。 看来,驻守这里的将领,是个明白人。 秦宁没有再做什么,悄悄和钱布岭回到了自己的营寨。 第二天一早,秦宁叫来所有的探马,让这些人跟着自己和钱布岭,再次摸到三个营寨的不远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