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章 军算 (第2/4页)
的话,嘿,让太子牵头嘛,你们兄弟几个一个别落,全都一起去,陛下总不可能直接把你们兄弟几个一锅烩了。” “哦?愿闻其详。” “你不在军中,对军中的事情,可能总隔着一道,其实是看不真切的。 陛下想早点动手,在他在位时把事儿干完,也是因为陛下清楚,若是陛下他哪天不在了………” “我自信,还是能稳住局面的。”姬成玦开口道。 “我信,我信你的能力,否则我不会住你家里,你要是没那个本事,我老早就吃干抹净和你撇开干系了。” “这话说得,可真露骨。” “咱哥俩之间,这叫以诚相待。” “行,你继续说。” “你能稳住局面,我也信你有这个能力稳住局面,但,你仅仅是稳住。说句不好听的,陛下在时,镇北侯靖南侯永远会站在陛下身后。 一如当年在皇宫内,陛下在前,两位侯爷在后,再之后,是数千两军铁骑。 但陛下若是不在了,谁能调动得起他们? 我说的不是那种调动,而是陛下说要收回地方治理权,靖南侯毫无动静,默认且配合了朝廷的这一举措。 若是你在那个位置,你觉得,靖南侯会这般给你面子? 再说了, 大燕之幸,有两位侯爷,一时将星璀璨,不趁着这个时候用兵,把该打的仗赶紧打掉,等以后,天知道还能不能再涌现出这一批近乎战无不胜的帅才。 还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就拿我举例子, 如果那三位都不在了, 坐在龙椅上的,是太子亦或者是你姬老六,你知道我,平野伯,会马上做什么事?” “会做什么事?” “听闻你登基的激动消息,我很高兴,当晚,雪海骑兵出城,直接掌控四方区域,将我的地盘,从一个点,直接拉出一个面。 附近的城池,必须由我驻军,听从我的号令。 然后, 上表, 向你表忠心。 我敢向你保证,绝大部分军头子,都会这么做。” “那,如果在那之前,让靖南侯将靖南军大部分转移给你,完成交接呢?” 郑伯爷“呵呵”了一声, 道: “那你死得更快。” 姬成玦对郑凡翻了个白眼。 “门阀,其实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就算是当初镇北侯和陛下演戏,镇北军随时可能东进的那会儿,门阀们想要的,无非是让陛下让步一些,给南北二侯封王罢了,他们,根本就没打算推翻你姬家。 但军头子坐大,就会迅速成为藩镇割据的局面,到时候,天子,就真的是兵强马壮者为之了。 另外, 乾人在编练新军,楚国摄政王在打压贵族势力平稳地进行集权,乾楚二国的国力,确切地说,是拿来可以对外战争的力量,其实是在每日剧增的。 而我大燕,看似吞并了三晋之地,却根本没办法调动晋地的力量来加持自己,我一路过来,各地驻军虽然都有晋军兵马,但对晋军,都是以提防为主。 战场上, 若是连自己的袍泽都要提防的话,那这仗,真的没必要打了。” “老郑,你和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郑伯爷身子微微后靠了一些,指了指姬成玦,道: “是谁先给我上药的?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陛下其实是知道,军算是不会算出什么结果的,因为你姬老六和户部,也没办法凭空变出钱粮民夫来,所以,陛下最后肯定让你帮忙传递了一道………口谕。” “张伴伴说过,你如果进宫,魏忠河可能就得靠边站了。” 论揣摩上意,姬成玦自认为是陛下的儿子,所以能做到,但郑凡,可不是自己失散在外的兄弟; 但他依旧能做得让人无可挑剔。 “我要是进宫,肯定得想办法把你一起搞进来,咱俩一起去守皇陵去。” “父皇的口谕………” “臣郑凡,恭请圣安。” “死样。” “流程。” “我家里,没密谍司的人,搬出皇子府邸后,魏忠河没往我府邸里掺沙子。” “行。”郑伯爷点点头,其实他压根没打算站起来。 “父皇让你明日朝会后入宫,御书房参赞军务。” “我就知道,所以你提前给我预防?” “但我怎么听起来,你似乎是赞成提早用兵的。” “我是武将,不喜欢打仗难不成去歌颂和平?” “但大燕………” “你拗不过陛下的。”郑凡很认真地道。 “我随遇而安。” “对,早该这样,别太有负担。” “你明儿和我一起上朝去。” “我也得去?” “你可以在偏殿等着。” “好。” “行了,你今儿出门了?” “出了。” “去哪儿了?” “湖心亭。” “还真去看我三哥了?” “去看了啊,冤家宜解不宜结,以前不在京,那没事,既然进京了,一些事儿,总得做个收尾。 去湖心亭看看三殿下,在外人眼里,就算是我郑凡依旧是守规矩的,至少,能让陛下看见我的敬畏之心,大家面子上,也都能过得去。” “我三哥和你聊了些什么?” ……… “陛下,他们,什么都没聊。” “嗯?” “三殿下用纸做的弓弩吓唬了平野伯后,虽然做了解释,但郑伯爷之后就在湖心亭的长廊尾端,坐着。” “坐着?” “三殿下想和他拉近点距离,但三殿下靠近多少,平野伯就往后退了多少,最后三殿下无法,二人,就隔着极长的长廊,坐了一个时辰,没再说话。” “这郑凡,打起仗时,善于兵行险招,但平日里,却这般惜身。” “陛下,或者这就是留存有用之身吧,正所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 燕皇点了点头, 道: “李良申入城了么?” “回陛下,李统领还在城外军中大营。” “传朕旨意,就说朕这些时日心神不济,命倩丫头给朕抄三百份心经为朕凝神。” “是,陛下。” 魏忠河知道,这其实是让郡主,自己安静安静,也算是一种警告和变相禁足。 郡主是昏迷着回京,虽然对外说法是在天断山脉处遭了精魅,但那个地方,实在是离雪海关太近了。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