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_第三百一十六章 史笔如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史笔如刀 (第4/5页)

经的探花郎,如今看起来,和老农,没什么区别。

    读圣贤书,做圣贤事,再者,民以食为天,社稷,以民为重,故而,他便是一生行正经事。

    第三位,

    不是乾人,

    而是一位楚人。

    其出身于大楚陈氏,陈氏,也是楚国二等律贵族,但其人却非陈氏嫡子,甚至,不是庶出,乃是,私生子。

    其一生,随母姓,姓孟,名寿。

    孟寿成年后,入大楚文史阁,与其座师一同修整了,记叙的是从初代楚侯入楚至当下。

    修撰完成后,三十岁的他,入晋,受闻人家邀,修撰,七年得以修成。

    闻人家许以千金,想让其于中,为自家美言,春秋笔法一二。

    但其依旧固执地在之中坚持留下一笔,自徳宗皇帝后,帝族大权旁落,三家分晋之象已露。

    直接点名了,晋皇一脉的权力,是在徳宗皇帝后,开始被司徒家、闻人家、赫连家这三个封臣家族分食。

    闻人家因为这一句,关押了他三年,期间,威逼利诱,均未能逼其改笔。

    后,闻人家老家主离世,新家主上位,其人敬重孟寿风骨,赦其离境。

    自此,世人都称孟寿,史笔如刀。

    修撰的七年,加上被囚禁的三年,离开晋地时,孟寿已经四十了,后来,有文人因此做诗,而立入晋不惑出,春风依旧少年郎。

    孟寿没有归楚,而是受乾国官家之邀,入了乾,于上京翰林院,花了三年时间修撰了。

    故而开篇太祖皇帝本纪中就直言,太祖皇帝掠其天下。

    一个掠字,表明乾国开国,是靠着欺负掠夺人家孤儿寡母才起家的。

    乾国官家没关他,也没难为他,礼送其出乾。

    孟寿于四十四岁,入燕,修撰,这一修,就修到了现在,修了近三十年。

    一则是因为,大楚贵族尊崇复古,古籍众多,且保存完好;晋国有闻人家这个喜好风华的大家,也是藏书丰富;乾国更不用说了,一座翰林院,可谓是文华荟萃,且乾国历史,本就短。

    而燕国,虽开国八百年,然则几乎一直都在打仗,皇帝都时不时地会战死,其余方面,就很少有人去详细记录了,且燕人,对文教这方面,本就不重视。

    也因此,修撰,没有那么多手边的史料和古籍去考证和对校,很多时候,只能亲力亲为,早些年,还得去燕国各大门阀之家登门求书;

    再者,人上了年纪,精力也就不如从前了,修史,自然也就慢了。

    不过,孟寿一人,周游列国,修四大国史,堪称天下史家之最。

    姚子詹评其人曰:史笔如刀,非笔如刀,非史如刀,乃执笔者心性如刀;

    称其为,做一世正经人。

    眼下,

    孟寿站在亭子外,看着亭内站着的人。

    田无镜走出亭子,俯身一拜:

    “老师。”

    孟寿入燕,曾求书于田氏,田氏允之,唯一请耳,收田氏子无镜为徒。

    所以,孟寿是田无镜文教一道上的老师。

    师徒见面,没有丝毫生分。

    孟寿摸了摸肚子,道:“为师饿了,有吃的么?”

    “备下了。”

    “好。”

    孟寿在田无镜的搀扶下进了亭子。

    亭子内的小桌上,酒菜早已备好。

    孟寿拿起筷子,吃喝了起来。

    田无镜也拿起筷子,陪着老师一起用食。

    少顷,

    孟寿放下了筷子,田无镜也放下了筷子。

    “你继续吃,为师年纪大了,饭量不行了,常常饿得快,但吃了两口,就饱了,你还年轻,得多吃些。”

    “老师,无镜之前用过了。”

    “哦,好。”

    “老师,大楚派来接你的队伍,再过片刻就到。”

    “那感情好,咱们师徒俩,还能再说会儿话。”

    “老师何必此时归楚?”

    “已修撰好,哪有不归家的道理?得亏燕皇陛下马踏门阀,得收门阀藏书入宫,否则这,为师有生之年怕还真修不完,哈哈哈,那帮门阀世家,前些年,为师一个个求爷爷告奶奶地,结果只当为师是叫花子去打发,落得这般田地,该,该啊!”

    田无镜也笑了。

    很久以前,孟寿曾对他说过,说他修了大半辈子史书,就越是分不清楚是非对错了,只知这史书每一页,都浸透了刀光血影、勾心斗角、蝇营狗苟。

    就是那正大光明的歌功颂德的话语之下,往往也隐藏着暗涛汹涌。

    读史,可以知兴替;但修史,越修就越容易将自己身上的人味儿给修没了,因为修史时,你不能有自己的看法,不能有自己的喜好,也不能有自己的立场,久而久之,你可能连你自己,也没了。

    “对了,徒儿,你可知为师与你作的是什么?”

    说到自己得意处,

    孟寿双手抓着小桌边缘,身子微微站起向前,看着田无镜,像是老顽童得瑟炫耀自己本事一般,道:

    “为师与你修的,是本纪,和那镇北侯一样,也是本纪,在为师看来,我徒儿和那镇北侯府一样,都有资格用那帝王专用的本纪!”

    田无镜依旧只是笑笑。

    “为师知道你不在乎,但为师得为你做点什么,徒儿,天下人不知你,但为师知你,为师知你之不易!

    生而为人,落于史书之中,不过寥寥数笔,但寥寥数笔,怎能写尽一人一生之万一?

    若真要做那万一,则要承那万千苦楚。

    我徒儿苦,为师知道。”

    田无镜依旧不语。

    “再往东南行,就要到镇南关了吧?”

    “是。”田无镜答道。

    “镇南关要是破了,大楚,也就危在旦夕了吧?”

    田无镜摇摇头,道:“只能说,若是没了镇南关,燕楚之间,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身为史官,为师希望这次你能破镇南关,直捣郢都,灭了楚国,再行攻乾,平灭乾国。

    一辈子史官,修的四国史,看似风光,实则无趣;

    自大夏覆灭,八百多年前天下为现大一统,未能修大一统史,实乃我史家八百年先贤后辈共有之大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