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绝境 (第1/2页)
两日之后,燕京城下。 南军校尉举起旗子,向下猛挥,当即就有弩炮激发,原木一般的弩箭,在军中大匠制作的弩炮推动下,如箭矢激发,呼啸着撞在厚重的城墙上。 只是刹那间,就有数十根弩箭刺穿城墙,像是铁树开花,用于固定。 紧接着,又有十几辆云车,被穿着盔甲的士卒们推动,云车之上加装数个平台,有弓弩手安置其上,射出箭雨,压制城头北军反抗。 威侯实现了他的承诺。 数千名百战军卒,列作三个方阵。 在云车压住城头箭雨后,这些极度好战,已被战阵血杀气,刺激的几乎发狂的兵卒,便在长官带领下,扛着高耸的梯子,在硝烟中冲向燕京。 所谓天下雄城,几百年的王朝核心,燕京城的防御,自然不是其他城市可以比拟。 再加上此处乃为北国国都,一旦被攻破,基本上就是人心尽失的下场,而南军此行凶戾,破城之后,恐有屠城之举。 小国主在这危急时刻,也是大加犒赏,誓与燕京共存亡。 多番勉励,多重手段,多管齐下,让燕京城上的守军,士气可用,面对南朝这天下至锐的百战军,他们也拼死相搏。 加之人数优势,第一波攻城只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宣告结束。 “攻城前锋三千人,活下来的十不存一。” 南军大帐里,一名校尉面色凝重的回禀道: “侯爷,攻略燕京,不能这么打。这样的仗,多打几次,儿郎们怕要死光了!还是行围困破城之计,更妥帖些。” 这等建议,让营帐中其他高层微微点头。 确实,要打下燕京这样的雄城,他们带来的这点军卒就算拼光了,也翻不起个水花来。 但坐在椅上的威侯却连眼皮抬都不抬。 他摩挲着手中虎符轻声问答: “文校尉这是在质疑本候的方略?” 那最开始说话的校尉闻言一惊,急忙叉手回复到: “末将不敢!” “老夫看你敢的很。” 赵廉将手中虎符拿起,递给那手指颤抖的校尉,语气不轻不重的说: “既然文校尉如此有方略,不如接下本候这方虎符,大军就由你来调遣,老夫和你换个位置,亲自带儿郎前去上城攻打,可好?” “啪” 那校尉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倒在地,大呼不敢。 营帐中的其他人,这会也是面面相觑。 不对啊。 威侯治军几十年,在军中声望崇高以往不是这等听不进去意见的人大伙尊重威侯也不全是因为他皇亲国戚的身份。 今日这是怎么了? 怎么像是突然换了个人一样。 莫不是,真如那些江湖人传的小道消息这世上已有恶鬼滋生,寻无辜者替命转生不成? 而且这文校尉,乃是威侯一手提拔起来的。 很受看重,敢打敢拼,又有谋略,乃是威侯真正的心腹,今日竟做如此诛心之语。莫非,文校尉做了什么让威侯极端不满的事情? “好了,起身来,跪着像个什么样子!” 威侯收回虎符。 脸上笑眯眯的,就如和年轻人开玩笑一样,他抬起头,对营帐中其他人笑着说: “文校尉年纪轻,不稳重,还需磨砺,这样吧,从今日起,他便去军中后勤,督管粮草饭食。 诸位觉得老夫这处置,可还公道?” 公道? 当然不公道! 可是,刚才那一出,着实是吓坏了众人,这会没人再敢说出什么反对意见。 文校尉面若死灰,颤抖着交了符节,走出营帐之外。 待他离开之后,威侯捻着胡须,又说到: “本候此来,带百战军三万,就是看中他们所修秘法,这燕京城是块难啃的骨头,就要有副好牙口。 这攻城之事,就交由百战军来做。 本候对他们很有信心,至于损耗,亦不必担心。” 赵廉拍了拍膝盖,说: “此战若成,则我国朝统一天下,就在眼前,若不成,之后十年,就再无如此好的机会。要毕其功于一役,没有伤亡怎么可能? 本候在出兵前,就已得龙武卫四万百战军的指挥权,他们此时正以海路,往齐鲁前来,最多十日行军,便可到达燕京城下。” 威侯停了停,他扫了一眼身前众人,加重语气说: “就算此战,将我国朝悉心积累的百战军尽数打光,纵使老夫我也马革裹尸,葬身于此,你们也要接过老夫手中虎符,把燕京打下来! 这便是老夫为尔等立下的军令状! 尔等可知晓了?” 众人心下肃然。 威侯这人,不会说大话,他今日既已说了此言,那便是当真下了决心。 几个心思通透的,从威侯的话里,已听出了一丝别样味道。 威侯,这是打定主意,要把百战军当炮灰用了。 最少在百战军尽数战死于燕京城下前,这一战决计不会结束,而以百战军那狂若猛兽的战力,七万人日夜不停的决死突袭... 燕京必破! 这一战,稳了! ----------- 威侯向部下立军令状的同时,燕京城中,皇城之内。 耶律洁男正放下手中狼毫笔,在这小国主身前御桌上,摆满了刚刚勾完的奏折,他年轻的脸上,尽是一抹疲惫。 小国主站起身来,稍显不耐的,将头顶玉冠丢在桌上,摆动衣衫,往大殿之外行走。 这动作仪态,不太符合国主威仪,但大殿之中的宫女太监们,一个个低着头,只装作没看到,没人敢上前阻拦,更别说训诫了。 前些时日,被杖毙在宫中的三十七名老宫人,已用他们的下场,警告了这些宫中人,敢对国主无礼的下场。 耶律洁男站在大殿台阶上,身穿玄色龙袍,背负着双手,眺望着头顶密布的阴云。 今日的晚霞似也如血般殷红。 哪怕皇城距离城墙还很远,但小国主今日就是静不下心来,好似能听到城墙上忠勇之士,声嘶力竭的喊杀。 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内心颇不平静。 其实,如果没有南国赵廉,引兵攻城这件事。 自金陵之战后的这大半年里,绝对是耶律洁男自懂事起,到现在为止,过的最舒服,最舒心的时光。 当初金陵大战结束后,国师高兴战死的消息,传回国朝中,引得群臣哗然,通巫教一片大乱,就连耶律洁男自己,都不太相信这个传言。 他当初顶住了那些皇亲国戚的怂恿,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急乎乎的出手拿回朝政大权。 他虽然年纪小,但说起耐心,在这十多年和高兴斗智斗勇的蛰伏中,他可是一点都不缺,这小子以不符合他这个年纪的沉稳和谋算,暗自拉拢人手。 在高兴战死的消息确认的那一夜,通巫教高层,和朝中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