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_第一部 煮海 第四十一章 我的志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部 煮海 第四十一章 我的志向 (第1/2页)

    大约又折腾了半年,吕祖安把自己的认识整理文稿,交给吕祖谦、吕祖俭审阅。哥俩看完,久久无语,后来还是吕祖俭问的直爽:

    “明甫是打算耗死朱夫子吗?吾不意明甫竟恶朱子至此境地。”果然都是聪明人。

    吕祖安也不隐瞒,把他那套“完美既是毁灭的理论”解释了一下。细说朱子学说的“圆满”可能会对后世造成的伤害严重性。

    吕东莱思索半日,终是点了点头:“若以我辈今日之圆满扼杀后人之创新,的确不值得。”

    “然而,明甫似乎其意未足?”吕祖俭继续追问。

    “这却没办法。如今朝廷,攘外必先安内。吾之所论,已近勃逆。然吾之志,更胜吾之言。若是全都托出,怕会影响岚山以后的生发、布局。”

    “如此,明甫之志若何?”

    “无外家国事而已。如今朝堂内外,文无萧曹之能,武无武穆之志。文恬武嬉,豪强偏安东南。北朝亦早非昔日蛮族模样,上下锐意汉化百年,然而文华有限,兵甲却腐烂日甚。

    要说现在两朝还皆是明君当政,却依旧改不了国势颓废局面,何况岂有代代皆是明君、良臣之理?吾师以为,此乃天下衰亡之大势,断非一两个明君、智者就能扭转的局面。

    吾师当年在桃花岛,曾十数年关注桃花源内花开花落,而知花开之期却每年日迟也。由此,我师以为如今这时代,是每年愈冷的!

    天气日冷,东南不过花开延迟旬月而已。但于极北蛮荒之地,却是要命的大事。那里的蛮族将更加饥寒交迫。为了生存,他们必然要南下寻食,此势已成燎原,难以更改。

    若此辈来看到中原如此不堪时,大兄以为将如何?更胜昔日辽金残暴百倍也!吾师心忧五胡乱华之祸,已经迫在眉睫!汉家血统,危在旦夕!

    吾师才想着要去寻找新的大陆,希翼延嗣汉家文明。弟不才,受恩师教诲数年,自当以汉家百姓安危为己任。当日赴山东,非唯寻亲,亦谋割据也。

    使弟得山东、淮西诸地,从容布局,当富其民、壮其军,以为汉家东南屏障。再联合宋金一切文明之邦,使地不分南北、人不辨东西,合力并举,阻北蛮南侵,存汉家衣冠于九州故土也!”

    面对着当世智者,吕祖安索性也不再隐瞒自家“志向”,慨然仰天长啸。

    吕祖俭骇然道:“所谓履霜而知坚冰至也。尊师从花开花落上得天道变换之理,实为天人之学。”

    吕祖谦默然半晌,徐徐言道:“愚兄病榻数年,对于天气还是敏感的。这每年愈冷之状,确如尊师所言。尊师之断,也果有道理。尊师之学,吾不如多矣。

    明甫之志,吾已知之。想吾吕氏受恩赵宋十世,若说祸国作乱,自然不能。但若说无自保手段,那也是欺人。愚兄吾若非病榻蹉跎,自然也不会困顿到今日局面。

    然吾辈足可自保,却奈天下苍生何?若坐看中原文华毁于北蛮,五胡之祸再及汉家,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的!吾弟天下奇才也!愚兄体衰,纵然不能亲为执戈,难道还不能举家相附吗?

    子约,汝且语泰然,寿州之事既然暂不可为,那便可稍减支出。吾家一切人力、财力,当先与岚山配置。自即日起,明招山自吾以下,亦皆当以明甫马首是瞻。”

    “诺。”吕祖俭恭声应道。

    喘了口气,吕祖谦又补充道:

    “今年以来,朝廷已经在贬斥理家“伪学”。朱子恰需找个“理一”可证的法子应对朝廷,吾看明甫的“物理论”正当其时也。

    吾当邀朱子、陆氏兄弟、陈亮等人再做鹅湖之会。届时明甫可择要演讲,以期收罗名望、人心。吾亦当约朱子一起实践“物理”证法。”

    “不可!”吕祖俭、吕祖安一齐阻止。

    “大兄固知明甫此计在于阻碍朱子成说,险关重重。大兄身体欠安,又何必劳累其间呢?”

    “吾与朱子相交数十年,今为国运杯葛朱子,已负情谊。何况再陷之于困地,于心何安?你们不必再劝了,赶紧收拾文字,准备九月鹅湖二论,务必推出明甫新论。”

    二人见东莱主意已定,皆知是劝不回来了。吕祖俭纳闷道:

    “却也奇怪,朱子理学此番被禁锢,起因不过唐仲友嫖妓诸事。便是王相恶了他,也顶多夺职而已。如何便连朱子的学问也要禁了?”

    吕东莱微微一笑,目视吕祖安:“明甫以为如何”?

    吕祖安自然知道此前在孝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