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_第一部 煮海 第四十五章 未来国体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部 煮海 第四十五章 未来国体选择 (第2/2页)

瓦。”做老师的不会折腾弟子,那岂不是身入宝山而空手还吗?前世那些教授,哪个不是乐此不疲的?

    “上谕:许将仕郎吕祖安行屏障山东、两淮事。天子出内府钱十万贯以助。”

    这口喻其实很牵强,把两件事挤到一块说了。而且孝宗并未亲口说出“屏障山东、两淮事”的话语,但那意思的确无二。吕祖安只是代他把心思和事实说出而已,也不算假传圣谕。

    孝宗入股钱庄的事情,瞒得外面,将来却不能瞒过这帮弟子。想让人家真心实意的干活,那最好就不要让人家不清不楚,最后离心离德。

    果然圣谕一出,众弟子神情就振奋、激昂起来。说到底,还是在为南朝父老打拼天下啊。

    不说众弟子的振奋了,便是已有官身的吕祖俭也打消了最后的疑虑。吕氏十代仕宋,可别最后玩大发,落个“反贼世家”的名头,哪就愧对祖宗了。现在有皇帝背书了,安啦。

    “然后呢?师尊可有啥军略、计划?”

    众弟子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看来都是兴奋过度了。

    吕祖安也笑了。他当然有一套完整的计划,但他也不清楚究竟胜算几何。而且,既然以后要组建的不是极权统治,那么现在的激烈争论就需要更多的鼓励。

    等大家差不多整的力疲时,吕祖安才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

    岚山此后军略上,吕祖安的购思是便是六个字:“扶宋、和金、拒蒙。”

    从后世的历史发展看,此后很长的一段时期,蒙胡的军力、国力正是如日冲天时刻,铁骑踏遍欧亚非三大陆,罕逢对手。

    吕祖安可不会傻的如那些愤穿一般,弄出大炮、机关枪,然后把这个时的所有强权一一排队枪毙下去。别说这种可行性有多高,真这么容易,后世的欧美诸强早把大清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别说大清了,便是印度阿三当年,那也是由号称日不落的英佬整整花费二百年的光阴才算完全吞下,二战后还不得不吐出来。

    至于大洋彼岸的那块新东方大陆,双方文明差距更是远超物理定义了。就这样还用了多少年?一百多年有木有?

    科技领先的实力可以赢得一场、百场战争。但是想要征服一个国家,还要有文化和人心的认同。当然你也可以象蒙胡那样,把敌人杀光。

    但是然后呢?接着杀自己人么?象历史上的朱桀、张献忠那样?

    那他吕祖安与蒙胡的作为又有何区别?蒙胡为了填饱肚子杀人,所以蒙胡有罪。他吕祖安为了阻止蒙胡杀人而杀人,所以就无罪了?

    吕祖安可不是为了当历史罪人才来到这个时空的,哪怕不是他主动要穿来的。但既然来了,就不能再让后人把他随意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更想止杀。在这个糟糕的时代里,若能多活几个人,便帮着多活几个好了。

    来自后世的吕祖安统计过:秦得天下用了数百年。汉得天下时间最短,但更多却是沾了六国复仇的光。曹魏代汉两代人,司马篡曹三代人,唐安天下两代人,还要算上隋的两代。宋祖两代人,没算石敬瑭之后的三代帝国传承,特别是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天纵奇才。

    之后的历史呢?一代天骄成杰思汗打拼了三四代。明是两代人,还是老朱沾了明教的光,而且此前数十年,其实蒙元政令已经出不出大都了。后金入关用三代人。最后的红朝太祖三十年算是快的,那也是利用了当时二战的背景。

    林林总总下来,吕祖安觉得即便自己开了金手指,即便周围帝国都到了腐朽的末代,他也要和这个他并不喜欢的世界作战一辈子!

    真的值吗?

    而且,真的那样干了,眼前的这些弟子们,会有多少人会亡于帝王的猜疑、忌惮?

    又有多少人会不甘引颈就戮,揭竿而起?

    再有多少阴谋、暗杀会如影随形?

    可以说,真到那一天,眼前这些弟子们,绝大多数都得横死,而且还要背上叛逆的骂名去死!

    这是他吕祖安愿意看到的吗?

    就算这一切都能挺过去,好吧?怎么保证自己的后代子孙不腐败、不轿奢、不残暴?北宋灭亡时,赵二的子孙几乎全给弄去北方当优伶了!皇后都会不堪jianian/yin而自杀!皇帝要披着羊皮装畜生!这是什么样的奇耻大辱啊!

    吕祖安能够选择的道路其实也是很少的。学学后世的孙大炮,搞个同盟会、玩个“共和”,或者“联邦”啥的,也许才是最合适的长治久安法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