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部煮海 第四十六章 星辰大海 (第1/2页)
南宋是腐朽的,否则就不会任人欺辱,才剩下半壁江山。但南宋灭亡时怎么样?十万人投海!想到这个吕祖安就会心里发寒,这要什么样的壮怀激烈才能做到? 十万多人啊,还全特么是这个时代的脊梁。 难道他吕祖安真的忍心在费尽心思把他们从南海里捞出来之后,再亲手拿绞索把他们一个个勒死?就算他够狠,那么欧阳呢?少安呢? 自己的孩子、后人,他们的安全在哪里?将来谁去保护他们? 须知,在这个王朝更迭的历史怪圈里,没有永不日落的帝国! 总体上说,与历史上其他王朝对比。终赵氏一族,已经算是善待前朝后裔、善待百姓了。可北宋依然要亡国,赵二的后人们依然要被蛮族凌辱。就算逃出了一个赵构,但最终还是绝后了! 南宋也将在数十年后失国,皇帝、宰相殉国。然后十万余人赴难。 如今的南朝已失去北地人心,这也是真的。那些入士大金的北方士族也并非南朝说的那般不堪,他们一样为新王朝鞠躬尽瘁。金国灭亡时,为之殉国自杀的汉人同样不在少数。 或说丘处机都七十三岁了,还要远赴大漠会见铁木真,他真的是贪慕富贵吗?还是想要权势?导致他们作此选择的原因,难道不正是因为他对宋、金王朝的失望吗? “金国有不仁之恶,宋有失政之罪”,老邱评价的已经够直白了。 但其实,丘处机的言论未免流于表象。在吕祖安看来,金国的不幸,根源还是在于女真人的“汉化”进程太慢,融入的不彻底。说到底还是文化不行啊! 自己被蒙胡打的嗷嗷叫,还不赶紧联合南朝一起抗蒙?居然会想着“北边损失,南边找补”?完颜珣的脑袋是怎么炼成的?吕祖安很好奇。 虽然后世不少人认为契丹、女贞、蒙胡、某大清这些外族,如果不实行汉化,或许就不会那么快失去战力,也就不会被赶出中原了。吕祖安觉得这种论调很搞笑! 特么不汉化,他们那么辛苦入侵中原干啥啊?想要自力更生、吃苦找罪受,或者喝西北风养生去。难道辽东的苦寒、漠北的戈壁不比中原更合适吗?还要巴巴跑几千里到先进文明的中原来折腾? 喔,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先进制度不去积极吸收,反而死抱着已经被证实错虐的陈旧思想鼓吹复辟?那特么就是在纯粹开历史倒车嘛! 谁家老子占了块地盘后,还会想着自己继续吃苦,然后儿孙也继续吃苦?一生打打杀杀究竟是为了啥?难道不是为了让后人别再吃苦、流血、流泪,能多享点福吗? 难道都是铁木真那样的杀人为乐吗?而且,即便是铁木真这种杀人魔头。在他占了天下以后,还不是也把大片土地财富分给儿孙享受? 或说西夏国曾经拒绝汉化。那是因为它国力衰竭,没办法。国家物质匮乏,如果再去贪图享受,它马上就有灭国之祸。甚至,在吕祖安眼里,其实西夏这地方,根本就没有立国价值。 吕祖安认为,历史上的鲜卑就做的很不错。人家进入中原立国后,立马就彻底汉化了。以至到了隋唐时期,你再想找这个民族复仇都找不到人了。 人家先后建立大隋、大唐王朝,够强大吧?谁又会把他们当外族看了?一样是汉家江山呢! 而两宋的不幸,吕祖安认为,根源则在于汉家文明进入关键化蝶时候,被人过来砸场子了。物质丰富,文明发达,人就怕死,武力不彰。 然而文明发展的程度又不足以弥补武力不彰的缺陷,比如火枪、火炮、火器尚未成熟,杀伤力弱爆。国家再失去北部关隘,蛮族可以一马平川地发挥自己骑战特长。这几乎就是无解的战场选择题。哪怕吕祖安这种穿货,如果没有科技代差做后盾,他能比朱重八这种废穿获得更好吗? 仔细分析两宋朝廷制度设计、生活物质享受、科技发明创新、甚至文化思想的深远。就会发现,其实在每个方面,两宋都面临着的巨大的文明变革窗口期,真正堪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这个变局可不是后世那个某大清所能想象的,李鸿章起码还知道外面的先进文明长啥样子。就这样照葫芦画瓢的事都干不好。你说大清入关三百年,亏他们还自诩积承载汉家文明,搞什么《康熙字典》、文字狱的东东一大堆,又有啥子屁用啊? 两宋时期的那些社会精英们,根本没有现成的文明样板可以参详。能够“摸着石头过河”就已经不容易了,何况他们手上,连块石头都没的摸。 他们无法看清社会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只能一昧徘徊、争论。这才是他们屡次发起党锢、党争的根源所在。数数看,两宋时期有过多少次党锢?如此多次不可调和的路线争论,所为何来?相互指斥对方是小人,jianian臣,难道他们自己就是君子、忠臣了吗? 从人品上说,司马光、王安石,哪个不是君子风度?可就是尿不到一起。再从韩侂胄、史弥远看,他们哪个不是小人?但也依然勾搭不到一块啊。 正是两宋时期面临的文明进程局面非常复杂,那基本就是“蝶蛹”和“蝴蝶”,蝌蚪与青蛙这类两种生物形态概念。之前所有的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完全无用,这才导致了士大夫精英阶层的认知混乱,争论不休。 看不清方向的时候,人的本能是更多偏于退缩、守旧的。所以最后才会出来朱熹这样的理学大家,弄个闭环的知识体系,把里面的一切都修饰“圆满”了。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南北与东西! 自此大家就把他那套自阉式的理学奉为圭皋,还以为是《葵花宝典》呐? 只是,外面的蛮族可不愿这么消停好吧?人家生活在苦寒之地,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南下打劫你!然后他们就不断地打破你的文明进化过程,这几乎曾是一个无解的话题。 好容易长出一棵小苗子了,还没来的及观察呢,然后被人蛮族过来践踏一下。咱躲远点,继续培养,等小苗再次长出来,然后,再次被蛮族过来践踏了! 最后朱熹带着他的《葵花宝典》,喔不,理学来了。咱喝茶吧,别再瞎忙活了。 爱谁谁,谁来咱就听谁的,行不? 只是以前来的是蒙胡,特么还没进化完全呢,他也不认你这个人啊!人家只要你的土地去牧羊,那你咋办?打不过,逃不了。除了变身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外,的确只有跳海一途了。 现在好办了,穿货吕祖安给大家带来新的选择机会。因为他就是从后世穿来的,所以他理所当然地知道文明进程的正确选择了。 关于这点,诸位根本就不用再狐疑、犹豫。话说,要是连这点优势都没有,他吕祖安的穿越之旅也就毫无价值了。那比朱重八的废穿还要废物! 其实吕祖安想做的很简单。就是在蒙胡滚蛋后,让南宋的归大宋,大金的归大金,岚山的归他。用毕生之力,打造一个指引历史发展方向、趋势的的文明样板,还是比较现实的。 至于南宋、大金爱跟不跟,吕祖安完全不在乎,还是那句话,“俺又不是你爹”!自己既然不愿在这个时代里和尘同光,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一定要惟你马首是瞻?自己的思想,恐怕连自家的几个儿子都无法全盘承载,又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顶礼膜拜? 你看你的,我做我的。大约是最好的办法。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实干,只要这一套东西有效果,吕祖安不认为南北两朝就甘于坐看! 历史大势面前,那是你朝堂几个官僚、腐儒能阻止的吗?而在此之前,就先要阻止蒙胡的崛起,为历史赢得文明化蝶的时间、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