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正面激战 (第1/2页)
十二月十四,汜水东岸,赵军营寨。 这里的赵兵们,跟往日一样,在营寨内寨外站岗、巡视。 此时的李齐,正在大帐内跟部将下围棋。 大帐外,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将军,秦军要进攻了!” 李齐匆忙起身,穿好铠甲,走出营寨,来到江边。 只见江对岸大量的秦兵上船,皆是全副武装。 江岸上,有一人格外显眼,那就是大纛下那身穿特殊衣服的人。 李齐看出来了,赵国皇帝平常就是穿这种衣服。 在那人旁边,有专门的士兵拱卫着,这批士兵的装束和武器跟其他秦兵大不相同。 另外,一身穿白色铠甲的人,就站在那人旁边。 李齐认得,这人便是韩信。 “李将军,那是秦国皇帝。” 旁边的裨将说着。 没错了,那是暴秦的皇帝嬴子婴。 裨将道:“是嬴子婴来督战了。” 张都尉道:“狗皇帝来督战了,看来他们是志在必得。” 裨将道:“想渡河,那是在做梦!” 李齐脸上,抹过一丝冷笑。 再轘辕关那边,有齐军挡住秦军南下去路。 秦军除了强攻汜水,别无他法。 皇帝竟然亲自来督战,更证明秦军的无奈,证明秦军选择汜水作为突破口。 “床弩!秦军用床弩了!” 李齐望见,对岸的秦军把床弩推到岸边。 汜水算不上是大河,三弓床弩完全可射到对岸岸上。 赵军全体后退,避免被床弩攻击。 李齐下令,全军做好迎战准备。 大批赵兵从营寨内出来,弓弩兵迅速准备就绪。 一批投石车被推出,停在东岸相应位置。 所有人的位置,都离岸边有小段距离,位于秦军床弩射程外。 汜水河两岸,气氛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在河西岸,这里停靠着数不清船只,南北延绵数里长,蔚为壮观。 为了准备这次战斗,秦军建造的船只,数量十分庞大。 在主将命令下,秦兵们纷纷登上船。 皇帝亲自督战,秦兵们士气高昂。 看着对岸严阵以待的赵军,韩信对皇帝道:“陛下,只要我们攻势足够猛烈,必能把沿途的赵兵都吸引过来,骆甲将军就有机会了。” 看着那登船的士兵,子婴概叹道:“为了胜利,必要的牺牲在所难免。” 这些出战士兵,战死的可能性非常大。 战鼓声响起,秦军出战了,士兵们划船向对岸而去。 第一批次作战,投入的船只占总量的十分之一。 本身船只非常多,总量的十分之一已经是庞大的数字了。 每条船上,有弓弩兵、盾牌手、戟兵、铍兵、长矛兵,相互搭配。 三弓床弩已经上弦,大箭支放入箭槽,对准了对岸,但敌军都退到射程外。 把三弓床弩摆上来,虽然无法攻击敌人,亦能起到震慑作用,能迫使对岸的敌军后退,让进攻部队在更为靠近东岸时,才会进入敌军投石车、弩箭射程。 如果赵军投石车部署在岸边,当船只到了河中间时,就处于投石车射程内。 目前,秦军船只部分已到了河中间。 因为有三弓床弩震慑,赵军被迫离岸边一段距离,这时尚无法对秦军进行攻击。 秦军船只继续前进。 对岸的赵军,都注视着河面上的船只。 李齐和部将们,都静候秦军船只进入攻击范围。 这是发动攻击前的平静,一旦平静被打破,那将是赵军对秦军的全力攻击。 到了,船只到了江面四分之三处。 李齐一声令下,赵军投石车把石弹抛射而出。 “咚咚咚……” 尽管投石车攻击精确度不高,大多数石弹落入水中,还是有少数石弹砸中船只。 船只被砸毁后,船上的秦兵们落入河水中,只要不是当场被砸中的,都会扔下武器全力往回游,只要往回游一段距离,便在敌军射程外,汜水河水流流速不算湍急,懂水性的人游回来没问题。 参与进攻的秦兵,专门挑选懂水性的人,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 在河中间,有部分船只留在这里,用于救援落水的士兵。 只要没被砸中的船只,士兵都快速划船,争取划到岸上。 “嗖嗖嗖…” 赵军弩兵放箭,箭如雨下。 秦军尽管有盾牌手抵挡,还是有不少人中箭落水。 秦军同样有弓弩兵射箭还击,但数量少于赵军,给赵军带来的伤亡不大。 赵军的弓箭手虽多,由于有盾牌手抵挡,仍然没能完全抵挡秦军船只前进势头。 秦军船只离东岸已经不远了,在这种情况下,西岸的三弓床弩不可能射箭,以免伤及自己人。 大量赵军长矛兵冲到岸边,随时发动攻击,这是抵挡秦军上岸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难突破的防线。 到了,秦军船只即将靠岸了。 但是,赵军长矛兵发动了攻击,根本无法靠岸。 秦军矛兵同样攻击岸上的敌兵,但数量远远不及。 汜水东岸,双方激烈交锋着。 防守的赵军占据明显优势,但也无法短时间内把秦军消灭,要是不全力应战,还有被秦军冲上岸的可能。 西岸的子婴和韩信,密切注视着对岸的战况。 渡河进攻,是由辛韦负责指挥。 秦军其他武将出来观战。 王元和王威同样在这里,两人打算等这边破汜水后才回去。 大家都能看出来,如此渡河进攻,能够攻上岸的可能性不大。 杨武道:“我们这样渡河进攻,肯定要死很多人。” 吕马童道:“韩将军用兵调度,应当不会有差池。” 杜凭道:“只要过了汜水河,我们就可以纵横驰骋了!” 这时,第二批秦军出动了,快速登上船只。 第一批士兵,虎牢关正对面位置发动进攻。 这第二批,是在以北两里处,要迫使赵军调动更多的兵力防守。 子婴走到岸边,抽出佩剑高高举起,朗声道:“大秦将士们,朕为你们击鼓,为了胜利,出击!” 随后,子婴走到战鼓前,接过鼓锤,亲自擂鼓。 皇帝这样做,对士兵是极大的激励。 第二批秦兵划动船只,向对岸驶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