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 巧妙运作 (第1/2页)
田集直接问道:“我家人如何?” 邹离没有直接回答,目光看向两旁的人。 田集屏退左右,把房门关上。 他转身对邹离道:“你们暴秦能把我家人怎么样?” 邹离道:“大秦雄师东出,所向披靡,收复三川郡、颍川郡,新郑随时可攻下。皇帝仁慈,派本官来转告丁将军,向丁将军指明活路。” 田集好奇道:“活路如何?死路又如何?” 邹离道:“死路,是田将军死守新郑。要是这样,田将军和城内韩军士兵,都会为叛贼张良、韩成殉葬。” 他说的这些话,田集内心没起任何波澜,本身就决意死守新郑,跟新郑共存亡。 只听邹离继续道:“田将军如此作为,将会遗臭万年,而田将军的家人,同样会死于非命。” 田集顿时就不淡定了,辩解道:“哼!我为抗暴秦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将会是人人称颂的英雄,名垂千古,岂会遗臭万年。我的家人有丞相保护,又岂会有灾祸。” 邹离道:“非也非也!大秦重新一统天下,不可阻挡,要是你顽固死守新郑,造成众多无谓伤亡,在史书上将会写上你的罪名。” 随即,邹离再以威胁口吻道:“至于你的家人,张良自身难保,根本保护不了他们。如若要死守新郑,你全家难逃一死,我大秦的人要杀他们,有的是办法。” 说到这里,邹离再缓和语气,说道:“田将军,如若你能开城投降,不仅会立功获得赏赐,你的事迹还会写入史书,被后人称颂。” 田集内心彻底不平静了,陷入痛苦、矛盾之中,如果投降,他家人肯定会被张良杀掉;要是不投降,玉石俱焚,秦国要是执意要杀他的家人,能办到的可能性很大。 邹离一直都留意着田集,见田集神情,估计有戏。 随即,邹离走近几步,说道:“田将军,如若担心开城投降被张良加害家人,本官有办法。” 田集一听,仿佛有了救命稻草,急问道:“邹大人,有何办法?” 邹离压低声音道:“田将军,如若是你明着开城献降,张良必定加害你家人。可如若是副将杀死你,由副将出面开城献降,张良便不会为难你家人。可以对外传言将军被副将杀死,是副将开城投降。待颍川郡被收复后,大秦朝廷会设法把将军家人营救,再说了,韩国就剩下上党郡苟延残喘,不久后就会被大秦所灭,只要彻底灭韩,将军家人自燃无虞。皇帝陛下说了,等将军的家人安全无虞后,陛下会公开召田将军上朝,赏赐将军。这是皇帝陛下给田将军的明路、活路,望将军珍惜。” 田集一听,豁然开朗,整个人亮堂堂了。 他向邹离躬身作揖,和气道:“感谢大秦陛下、感谢邹大人,我愿降。” 邹离笑了笑,向田集还礼,说道:“丁将军弃暗投明,陛下欢迎你、大秦欢迎你。” 接下来,两人商议具体办法。 商议完毕后,田集把两个副将都叫来,分别叫封德和徐危。 邹离躲在暗处观察。 因为大兵压境,两个副将是一副沉重之色。 田集道:“秦国大军兵临城下,是战是降,两位觉得如何?” 两人都在迟疑着。 封德首先道:“三国联合,尚且不敌秦军,若是死守,末将和弟兄们,都是死路一条。” 徐危接口道:“是啊!我们得为两万五千弟兄们着想,若有活路,就不要走死路。” 田集道:“眼下就有活路可以走,就看我们愿不愿意走。” 封德和徐危两人相互看了一眼。 封德道:“除了向秦军投降,别无他途。” 田集看向徐危。 徐危道:“将军,我们投降吧!” “好!好!” 这是邹离的声音,他从连接正堂的小屋子走出。 田集介绍道:“这是大秦皇帝派来的邹离邹大人。” 邹离大名,封德和徐危都听说过。 秦国的人事先在这里,两人都能想得出来,田将军已决定投降。 两人齐齐向邹离躬身作揖。 邹离还揖,说道:“大秦朝廷欢迎两位将军。” 随即,他把具体方法说出,封德和徐危都愿意配合。 当天下午,邹离回到了军营,向韩信说出此事。 ———————— 颍川郡最东边,西桥关。 赵军、齐军、韩军有序地进入魏地。 在入关前,张良再好好望望西边,最后看看让他难以割舍的韩地,他向着西边跪下,哭了起来。 “韩国土地,再次沦陷于暴秦!是我张良无能,让韩国再次被暴秦践踏!” 说毕,张良磕下头,痛哭不止。 韩成十分动容,张良虽然独断专行,始终很忠于韩国。 李左车伸手扶着张良,说道:“子房,你已尽力!赵军、齐军联合,皆没能抵挡秦军,非子房之过。” 张良仍然没有起身,继续痛哭着,他是悲伤、难过、自责,不是做作。 “子房,你对韩国的忠诚,为韩国殚精竭虑,是后世为臣者的楷模!无奈暴秦过于jianian诈,子房独木难支!” 一连安慰许久,张良才起身。 此时,他的双眼已经哭肿了。 随即,张良取来一个小袋子,用手抓起泥土装入。 这是韩国颍川郡泥土,他要把泥土带上。 在进入西桥关前,张良面向西边,说道:“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再回来。” 当天,所有人都进入了西桥关。 ———————— 第二天,新郑的韩兵派人来告之秦军,主将丁凯因为不愿意投降,被副将封德和徐危杀死,两名副将决定向秦军投降。 大业八年,公元前196年,三月二十八日。 新郑北门外,这里大军云集,旌旗招展。 韩信带着众将在此,将会在这里受降。 前来这里的,不仅有军人,还有训导部的人,以及三川郡派来的官吏。 这批官吏,是由新任郡守冯唐率领。 上午,新郑北城门大开,封德和徐危带着各都尉、军候从城门出来,向韩信投降。 其后,未携带兵器的降兵们有序地从城门走出。 投降秦军,确保自身安全无恙,士兵们不再忧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