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1.等着数钱 (第2/2页)
些。 “税钱都还是我们自己出呢。”李根翻了翻眼睛。 印刷出版画报,他们要给文礼局交税。 严格说来,税不算太高,直接称重统一计算,一担六元五角。 每本书大约半斤重,一担三百二十本左右。 平均下来,每本画报交两分钱的税。 “幸好近年来咱们东海省减了书籍、报纸这边的税负。”廖峰也感慨:“否则翻十倍都不止。” 李根想了想,然后说道:“直接跟那些书店、报摊的老板说,卖不完,我们负责回尾。” 廖峰一惊:“东家,那就是我们承担风险了。” 所谓回尾,也就是超过一定时间书始终卖不出去,印刷厂直接回购。 如此一来,书店、报摊自然没风险,风险全由厂家担了。 李根拍拍廖峰肩膀:“等着数钱吧。” 真正拿主意的人发了话,站在前台的小七廖峰自然便有了底气。 在印刷厂做出回尾保证后,从分销书商到众多报摊、书店,众多青春画报开始流动起来。 让李根自己实事求是地讲,画报质量其实一般。 远不能跟前世蓝星上的精美杂志相比。 但对于当前大顺朝的人们来说,却冲击力爆炸。 不用买,只看封面上全彩画面,手持鲜花,垂下头发遮盖重要部位的美丽少女,就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有人眼睛放光。 “这看着太带劲了……” 有人满是嫌弃。 “简直……简直伤风败俗!” 渐渐开始有人觉得模特眼熟。 “这女人看着像是雨霖阁的写意姑娘啊……” “你见过写意姑娘?” “远远望见过……” “我就说不可能,你哪有那么多钱。” 感谢大顺朝绘画风格也大多以写意为主而非写实。 “这看着跟真的一样,仿佛人就在眼前,画都画不了这么像……” 有人心动。 “这看着真不错……” “怎么,你要买这么伤风败俗的东西?” “没,我就看看,而且想买也买不起啊,一本就要一个银元,能买五斗(二十五斤)米了。” 有人下定决心。 “老板,给我来一本!” “你疯了,一个大洋买一本书?” “一张映像纸(照片)都要十几个银元,你看这书有多少张映像画?” “这书里的画肯定不是映像纸啊,否则咋可能才卖一个银元。” “对呀,但看着不差啊,才一个银元,我们赚大了啊!” “好像……有点道理……” 最一开始,这种全新的画报销路并不好,有人喜欢,有人憎恶,更多的人则在观望。 虽然有回尾,但报摊、书店老板和一些分销书商心里仍然禁不住担忧。 “各位大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 得李根指点后,小七廖峰此刻也已经胸有成竹。 陈老板苦笑:“廖兄弟,我店里就只卖出去一本啊。” 廖峰言道:“陈老板,雨霖阁的写意姑娘,你觉得一个银元,能跟人家真有点故事吗?” “当然不可能,别说写意了,雨霖阁里其他姑娘也不可能只要一元。” 陈老板摇头:“不,应该说正经销金窟里都没这么便宜的,哪怕私娼,想找一元的怕是也要去城外十六镇才行,而且又老又丑。” 他看向廖峰:“可是咱这画报,也不是真的姑娘啊。” 廖峰抬手,手指点一点自己心口,又点一点自己脑袋: “不管钱塘城里还是城外十六镇上,各家厂里做工又还没结婚的工人不知有多少,他们没钱找姑娘,就只能靠幻想然后自己解决了。” 旁边一人开口:“那一个银元也太贵了,不如攒一攒去找真的姑娘。” 廖峰笑笑:“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凑凑不是?几个人一起凑,姑娘未必接待,但可以一起买一本画报啊。” 那些书店、报摊老板闻言都思索起来。 “一本画报一元,一个人掏钱可能不舍得,但多几个兄弟一起凑钱呢?” 廖峰说道:“可以几个人轮流传着看,也可以……” 话音未落,忽然有人来报告:“坏了,坏了,掌柜的,我瞅见有人买了咱们的画报后,从上面撕彩页!” 陈老板等人闻言,反而眼睛齐齐亮起。 “……也可以每人分几页保存,或者再分别传着看。”廖峰这时后半句话才说完。 看着高兴起来的陈老板等人,小七廖峰却想起自家老板当初说的话。 李根:“除了彩印必须考虑纸张质量外,你以为我为什么用那么好的纸? 就是方便人撕几页下来后,他们还能用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