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昆仑 (第2/2页)
所以能把良品率提高到91%,莫世文已经觉得,自己可以功成身退了。 他还需要去帮助周崇华,完成第一批招聘人员的筛选工作。 然后,就可以回香江,继续从事自己的研发……嗯,山寨了。 比如,为亚力克既将要推出的电脑,写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什么的。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儿。 而随着芯片正式大规模量产,亚力克也要回归英吉利了,万事俱备,就欠时机一到,开始攻城略地了。 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cao作系统。 cao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配置在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也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展。 其主要作用,一方面要管理好硬件设备,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简单的接口。 另一方面就是支持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大量的应用软件。 说白了就四个字,承上启下。 向下控制硬件,以及向上支持软件的运行。 cao作系统出现的时间,要比计算机的诞生时间晚很多。 它是在人们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系统功能,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的发展,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最初的计算机工作,完全是手工cao作方式,完全发挥不出CPU的高效和高速。 所以就出现了批处理系统,也就是在计算机上,加载一个系统软件,用它控制计算机自动、成批的处理程序、数据和命令。 但因为局限于主机内存,仅能存放一道作业,在等待低速的I/O完成状态时,CPU空闲率有极大富余。 于是就出现了多道程序系统,实现了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交替在CPU中运行,可以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这样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多道批处理系统。 但这种处理系统,有一个致命缺陷。 那就是不提供人机交互,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分时技术,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成为后世计算机系统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类cao作系统。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多道批处理和分时系统,虽然满足了资源利用率,以及系统响应时间,却无法满足实时控制,以及实时信息处理。 所以,就必须有一个实时系统。 比如对飞机、导弹的自动控制、实时处理测量数据,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再比如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需要实时处理监测数据,控制相应的执行机构等。 于是,cao作系统的三大基本类型,就这样凑全了…… 那就是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三者随意组合,就能达到某种专向的计算机类别。 但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的。 于是有人在6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发通用cao作系统,想要把这三者组合在一起。 后来才发现,受限于当前的硬件条件,而系统又过于复杂和庞大,所以,都慢慢放弃了。 但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1973年出现的UNIXcao作系统。 它建立了一个精干的核心,保证了其功能的强大,又在核心层之外,可以做到支持庞大的软件系统。 至此,cao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基本结构以及组成,已经趋于完善。 而提到Unix系统,就不能不提一下它出现时的惊艳。 初代的Unix,采用了200多条程序命令,虽然内核很小,但是功能极为精简强悍。 当时传统需要用100行到1000行代码的程序,用Unix不超过10条命令就可以解决。 这种高效率,直接震惊了所有人。 但是,当时的Unix,是属于贝尔实验室的。 也算是与伯克利大学,合作开发出来的。 所以,Unix出现的第一时间,就在学校里蔓延了开来,包括其源代码。 而基于这份源代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多种版本,这其中就包括BSD,也就是苹果的cao作系统的源头。 1979年,也就是在今年,贝尔实验室的母公司AT&T,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将Unix的版权收了回去。 并特别提到了“不可对学生提供原始码”的严格限制。 当时安德鲁·塔能鲍姆教授为了教学,就参照Unix的功能,写出了一个Minix系统。 而这个系统,也成为了后来林纳斯·托瓦兹,构建Linux初代系统的基础。 莫非想要做的,就是提前把Linux做出来,但不会照搬照抄。 他会综合MacOS、Windows和Linux的优点以及缺点,打造出一款优秀的cao作系统。 比如Linux的开放性、多用户特性、多任务和多线程、特有的设备独立性、丰富完善的内置网络功能都是它的优势。 但缺点,却在于比较依赖于硬件的支持,cao作性也不太方便实用,说白了,就是不太人性化。 比如MacOS的桌面文件分类,软件全屏模式就挺好……但是生态是真烂,软件也少,还有那个奇葩的文件管理器和状态栏等。 再比如Windows,这个不说也罢,优点多,缺点更多…… 莫非需要做的,就是继承发扬这三款cao作系统的优点,尽量摒弃他们的缺点,打造一款属于自己全新的cao作系统。 他只需要明白,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持续优化,提升效率的过程,这就足够了。 无非就是将复杂的任务,进行简单化处理。 这个道理莫非自然也懂。 所以,从开始就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路,然后一点点的添加、润色,又怎么可能是别的cao作系统能够媲美的? 嵌入式系统和移动端系统暂时放一放,但个人电脑的桌面端,以及服务器领域,是一定要争的。 他把这款cao作系统的命名为……“昆仑”。 我就是让你们这些凡人顶礼膜拜,想求道,可以,拜上来吧! 他甚至考虑过,是不是把基于昆仑内核的,用于桌面端和服务器领域的cao作系统,给直接开源。 他缺的不是钱。 是影响力,是迅速普及并迅速占领市场的能力,也是悄无声息打破垄断的最佳方式。 回来一次,总要做点什么的嘛…… 这里还要说一个题外话。 Linux其实就是一个内核,它是建立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平台。 内核提供系统服务,比如文件管理、虚拟内存、设备I/O等。 它和外围程序,包括编译器、词法/语法分析器、底层函数库集成在一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cao作系统。 然后才能实现交流并接受命令,读取数据或将其存入硬盘、软盘、磁带、打印机,控制内存使用,以及运行其它软件。 所以,我们通常说的Linux擦cao作系统。 其实指的是GUN/Linux,既采用Linux内核的GUNcao作系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