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扣他的钱 (第3/3页)
还肩负着华夏族民族腾飞的起航。 船匠们昂首挺胸的干活,走路都透着精神。 鼓舞完工匠的李敬精神不起来。 他感觉自己就是生产队的驴。 工匠子弟学校的教材,除了语文跟赵明诚,曹辅讨论好大纲,让他们着手编撰,哪怕是数学,自然科学的小学教材,也要自己弄,真是伤脑筋。 更伤脑筋的是,周宁从淄州就跟着他,他主导的政务改良革新遇到大麻烦了。 各地选举参政代表的工作已经展开。 可是这年代被选出来的村镇代表们,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辅助政务。 司法改革也同步展开,部分赋税,地方官的行政,司法,考核的标准,周宁认 为跟不上参政改良的水平。 无奈的李敬,跟他说好几天,周宁问题越问越多。 干脆一路又跟着他来了登州,李敬看见他就想把他踹到海里去。 终于,在李敬说出跟太后合伙办茶庄,让他派人到山东各地去采摘茶叶,收集野生茶树的时候。 这混蛋乐的屁颠颠跑了。 赵柔嘉也很生气,李敬给她弄的螃蟹,大虾很好吃,第二天火头兵们做出来的味道,她就是感觉跟李敬做的不一样,偏偏皇后,太后和帝姬们都说是一样的。 更生气的是,李敬就带她去赶海玩了一次。 就没有时间陪她了。 天天跟着一帮小屁孩玩,还不如跟着赵玉盘带兵乘船下海有意思。 赵玉盘看着李敬的眼光也透出一股幽怨。 说好的,到登州给我找个小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偎相依。 这到登州都多久了,你是不是忘了灵岩寺的承诺了。 可是一堆人都挤在登州府衙和水师衙门,大家都相互盯着,你怎么有机会下手? 陈书倩也很幽怨,你教给我的任务完成,为什么还等一年才给我圆房。 晚上住在你的水师小院里,听见顾无双畅快的喊叫,你有没想过我的感觉。 反而是朱琏眼睁睁看着李敬忙碌了两个月,很体恤李敬。 不仅叮嘱赵柔嘉他们不要缠着李敬,无论李敬在哪里,每到饭点,她都让人把饭菜送到哪里。 李敬也是一口气熬着,要盯着扑排的事情一箩筐,大事小事也不敢疏忽,新船建造,旧船改造,铁厂和机械设备生产,登州码头建设,船坞建设,涉及造船,渔业的一些麻纺织厂建设生产,家具打造,靖字厢军对海战,风帆,水文等熟悉。 直到四条改造的战船第一条入水,正式的开始试航,才松了一口大气。 这时候,船厂,铁厂的工人们也很多都住进了新居。 海边已经按照李敬的要求,建起了一座客栈样式的大酒店和一座座小别墅了。 李敬在给朝廷大员和太后,皇后他们分配别墅住进去,种彦鸿,张叔夜这时候赶来了。 “三弟,你这日子过的可以啊,美食在厨,美景在望,美居在手,美人在怀,面朝大海,看潮起潮落!” 当着皇后,太后,种彦鸿就开始调侃李敬。 知道李敬这些天忙的脚不沾地的郑太后,皇后,太妃们纷纷哄笑起来。 “种宣抚使污蔑微臣,娘娘帮我做主,扣他的钱!” “准奏!” 种彦鸿立刻傻眼了,他在济南府已经拿到了关胜给他的分配金银数目。 只有少量他可以自由支配。 打造船只,犒赏有功将士,抚恤,军饷,军粮,这些钱都是固定的开支。 他也知道皇后给俘虏们发了一大笔钱。 维持这么多女官,皇族的开支,不是一笔小数。 正愁没钱。 “娘娘,微臣乃是调侃,微臣无心之失,微臣冤枉!” 这让张叔夜看的目瞪口呆,他都没想到,种彦鸿,李敬跟皇后亲的跟一家人一样。 说话那么随意。 “反正你和你康字军的钱,都在娘娘哪里,你自己看着办!” 种彦鸿顿时感觉掉进了一个天坑。 “小种将军,我听说你在战场把顾无双送给李敬,一直要李敬还你一个美人?我不,我帮你选一个?” “微臣岂敢让娘娘给我选妾!” “说真的,你们此番河东路打的太漂亮了,战利品也惦记着我,予很感激小种将军的忠诚!我手中女官,也是被金人凌辱过的,如果你不嫌弃,她们又愿意,可以向我讨要!” 知道李敬和朱琏说扣钱的事情这是逗他,种彦鸿咧着嘴笑起来。 “谢过娘娘了!” “张卿家也是忠勇之将,昔日舍命勤王,跟金狗在汴梁城血战,若非你赶到及时,刘锜兄弟就算是天大的本事,也没法带着我和柔嘉,金儿突围,予同样谢谢你,记挂着你的大恩!” 张叔夜跟朱琏可没有种彦鸿他们这么熟悉。 连忙起身鞠躬。 “微臣不敢,微臣惭愧,数万将士血战也没有能拖住金狗,让他们腾出手来,导致汴梁陷落,之后又没能阻止官家赴金营和谈,入金营也没有能够护住官家,特向娘娘请罪!” “请什么罪啊!” 朱琏叹了一口气,扶起了张叔夜。 “要是张卿家这种靖康之难的有功之臣也要请罪的话,大宋朝廷人人有罪,我也有罪该万死!” 亲手扶起张叔夜,看着两个女官给他抬板凳坐下,朱琏才继续开口。 “张卿家之功,本应封爵,可我到山东,一切所作所为,只为救出官家,现在给你封爵,怕名不正言不顺,李敬宏图大志,打败金国,迎回官家只是大宋强大的第一步。张卿家可愿留在山东?” “娘娘,我来山东,就是投奔你和李敬的,不止我,就是远在河东的我两个儿子,娘娘指哪里,他们也绝不敢不打哪里!” “那太好了,周宁,曹辅,陈过庭,陈卓,黄灿,李敬,李邈,刘韐他们都忙疯了,你来的正是时候!” 尽管张叔夜没有见过康王,但是朱琏给他的感觉,甚至比赵桓更好。 当即表态,让朱琏给他派遣事务。 朱琏想都没想,就让他先休息几天,然后带着亲兵,在各地督导和检查周宁的政务改良,收揽民间意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