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8章 三郎赠剑 (第2/2页)
银子如何够?” 老夫人分顾众人,觉得要苦了女儿。 戚少先插话说:“我看一两已经够多。娘亲要知,世上有许多穷苦,一年到头挣不来十两银子。” “小妹她一人就抵一家子的花销,难道还不多吗?” “表兄让她少带银子,意在告诉小妹,读书并非享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戚太公以为长子这番话说得甚有道理,叫老婆子不要多管,说:“贤侄如何安排,就如何听从。速去准备,莫耽搁时辰。” 老夫人不敢多言,与儿媳拉着少卿回内宅准备,叫丫鬟杏儿陪着小姐去读书。 这杏儿只十四岁,机灵聪慧,一听点自己陪小姐去,高兴的跪地磕头。 老夫人免了礼数,让她照顾好小姐,又叮嘱女儿几句。 收拾衣物时藏个心眼,埋一锭金子进去,告诉女儿小心花用。 戚少先面红点头,其实她对自己能花多少银子,并没有一个数,在家里吃穿用都不愁,需要什么便叫丫鬟去买。 现在要离家,心里又兴奋又忐忑,犹似小狸出洞。 片刻行李准备妥当,二老领着全家人相送刘家贤侄、自家小女。 戚少先骑马随车,车内刘彦、荀舫主并坐一位,少卿和杏儿挤坐一起。 她鼻尖嗅着香气,眼眸看着表兄腰间香囊。 “兄长香囊怪是好看,不知谁做的?” 刘彦顾看腰间,才发现自己一直戴着这只香囊,接下给她道:“这是怜云小姐所赠,有清心明目之效。对读书有益。” “本是给贤妹所讨,现在便给你。” 少卿接下香囊嗅闻,甚喜香草异香,欠身一礼答谢表兄。 刘彦问起表妹今日李怜云结交,以此为话题,解路程闲闷。 未时过半,一行人抵达钱塘西江渡口。 见一些百姓都在岸上眺望江中一艘楼船。 早到的杨万山、陆侯、沈炼三人相迎,望那艘大船说:“三郎来送世才了。” 说话间,楼船朝岸边驶来,少时便抵岸头。 灵官李主簿携仆人上岸相迎,请着刘彦等人上船。 少卿旁听说话,眼眸清亮跟着荀舫主。 身后管家、车夫亲眼目睹表公子与神人寒暄,忽想起三日前梦中见过李主簿,还得了一个大元宝,却不知被弄丢何处。 楼船上,江风袭面,一船人神相谈甚欢。 许三郎在船头设茶宴,让仆从奉来一件木匣。 匣长三尺三寸,宽六寸,通体乌黑暗红。 匣木乃是沉江乌木,不腐朽、不生蛀,表面有一重清水之色。 三郎指匣道:“此匣中藏剑,剑名‘分水’,长二尺九,宽二指,铸造不明,有葵水之精气,有寒铜之光亮,能斩邪诛妖。” “三日前我率兵伏妖,疏忽放走一妖鱼灵,后思此事,恐此妖报复先生。” “今日赠此剑,一是赠与先生防身,二是还情答谢先生,三是以剑做结交之物。” “我观先生身无佩剑,只有一飞刀防身,请先生收下此剑,结两家之谊。” 众人旁听,各有神情,分看案上乌木剑匣。 刘彦打开匣盖,看到一把铜剑柄,没有繁纹雕琢,剑身藏于鞘内,剑鞘亦是乌木所造。 他并不懂剑,就让杨万山请剑一观。 万山爱好击剑,自然对剑喜爱。 拿起乌木剑鞘,一握剑柄【锵地】拔剑出鞘,立被剑身寒光晃目。 此剑,果如许三郎所言,有寒铜宝镜之光亮,光色呈月下寒水之色。 荀舫主眼眸视察,看到剑上葵水之气,剑光凝聚锋锐,寻常阴神吃不住一剑挥斩。 砰,嗡—— 杨万山弹剑,剑身发出轻鸣,引他高声夸赞:“剑鸣清雅,后音之中,有隐隐潮水之声。” “此剑,真是乃难得的宝剑!” 刘彦听他弹剑品谈,问三郎:“这分水剑可有来历?” 许三郎道:“我家也不知它来历,只知百年前有人投此剑入分水江,分水江君得剑奉上我父,一直存于兵器房内。” “因此剑入分水江,故叫它分水剑。” 刘彦得知宝剑由来,礼谢说:“此剑我便收下,多谢君家厚情。” 三郎很高兴,还礼道:“先生有恩我家,又表赠佳赋,我家理当还情。” 又说:“今夜江水升潮,家父邀先生共游钱塘之景,听潮赏月。” “此外,我家还请了东湖、西湖。” “先生可请这位大姐同来。” 三郎转看荀舫主,他瞧出这鬼仙与奉义关系亲密。 刘彦应邀说:“君家相邀,岂有不去之理。” 后问起‘赴会时辰’。 他打算今夜带荀娘子同赴邀约。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