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回 目良往事 (第2/2页)
赞赏为政治思想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文体活动好。1969年二伯主持医院建设,恢复和重视业务学习制度,坚持每年外派医生进修,补齐短板领域。讨论因做不了脑外科手术而让脑受伤人员死亡的现象,痛定思痛,进修业务,并应用到抢救场景,连续成功开脑颅手术3例。科室又主动用狗做开颅试验,也取得成功。医术明显进步,受到大军区表扬,多次来医院开现场会。 五华夏春雷 改革开放后,人员流动性大,亲朋好友乐于把二伯家当作接待室、中转站、办事处、转进点和叙旧地,接待任务重,人数多,时间长。但是来得最多的不是近亲属,而是旁系和村里人。 姑奶奶儿子带小孩来治病,住了7天。这些吃饭的粮票、rou票,靠平常积攒。他去其他亲戚家玩,吃饭时必回二伯家。二娘买两个卤猪头rou吃,他认为不像城里人的生活。厂里有去洞口拉煤车,告知可搭免费车到隆回。他不省这个车费,二伯次日打发他两元路费回家,走时留下不好意思的感谢信,那女孩病愈后又来过。 表姑小孩患骨髓炎,二伯把从部队带回的10支青霉素送了他,这药有钱也买不到。她还有个开拖拉机跑运输的儿子,常来家聊天休息。二表叔小儿子老婆难产住院20天,家属吃住都在二伯家。我父母来市里治病时,也是如此。满姑奶奶来邵阳时说,“我娘屋里人对我不错”。二娘给她手工做了几次衣服、长袍,棉袄等,“比女儿还好。” 亲属小孩考上大学时,都以此作为中转站,转车分流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两个姑妈来邵阳进货,少不搭手帮忙。隔三差五还有亲朋借宿吃饭和买车票。 老家村里和生产队的人来得多,有买化肥、农药、钢筋、柴油机的。那是80年代,物资非常困难和紧张。二伯联系在市物资局当领导的战友及其他朋友,搞关系为老家的农业生产出力。表叔表姑堂姑妈家寻求方便买钢筋修屋,我家得买化肥和柴油等物资帮助。 来邵阳寻求二伯帮忙的人太多了,有时连续来客,得挤地方住,安排到饭店。厂里人觉得二伯家负担重,就告诉问他家地址的人,“他调走了”。二伯体念农村人来一趟城不容易,要帮助解决吃住,为农民省钱减轻负担。他在部队吃饭时只要钱不要票,回地方后把这个粮rou票全招待给老家人了。 六算经济帐 二伯每年寄存给家里的钱(他弟妹学费和父母生活费),由二娘安排。她体会到保障读书钱意义大,家里出了人,才有能力照顾家庭和后人,减轻负担。1955年至1968年,平均每年给家邮寄约300元,此后至1977年,每年约200元。二娘有10姊妹,也需要帮扶。以上时间段,二伯家年收入的一半,用于资助亲属。但是,正直清廉的二伯,仅有工资收入,无法满足来借钱的人,只能拒绝后打发车费,安排住宿吃饭。他没有存款,92年退休时因房改而欠帐,卖了3年饺子。 他1949年入伍时每月5毛,叫伙食尾子。1953年提干20元(供给制),1955年薪酬制约60元,1959年96元,1963年90元,1976年转地方75元,1979年恢复部队工资90元。他有23年未涨工资,这23年物价未涨。二娘工资约是他的三分之一。 1954年金秋季节,二伯第一次探亲,不仅带回积蓄,还借钱壮行色。他在桃花坪买了一大麻布袋桔子,花了5毛钱,雇人挑回家。与爷爷一起,来到挨近桃花坪群贤小学的赧水河边的牛场,买了头黄sao牯,花费50元。其中10元来自卖了自家老水牛。老牛是二伯小时放过的,爷爷说牛为家里耕地一辈子,辛苦一生,忌讳主人动手杀。 部队实行薪酬制后,在食堂吃饭要付钱,每年发一身制服,以旧换新,几年发一双皮靴。二伯在部队时买过三件便服。1955年5月外调审干时,他穿着棉衣太热,路过上海时买了一身夹克,同时将棉衣邮寄回部队。1962年冬季探亲时将夹克送给父亲,上高中的他穿上很合身,更好看。二伯在1949年从学校入伍时,只带走两身单衣,把棉大衣、棉被和皮箱等留下。棉大衣是稀缺物,爷爷曾说:你上初中了,老是冻得不得了,买个大衣。二伯非常高兴,那时班里几十人,很少人穿得起大衣的。 1957年,二伯相亲时买了件咔叽布衣服,当年婚礼花费15元,买了烟、苹果、糖。两新人没有添置新衣服、新被子、新家俱。部队人觉得他家庭负担重,不愿意不敢介绍对象。但是工作表现极好,团政委牵线做媒。 二伯在部队买了翻边带毛的大皮鞋,穿了15年。那是部队皮革厂生产的,只有HLJ厂才能产。二姑父委托买的那双大皮鞋花了28元,就是这厂的,关系好才买到。辽宁厂生产简单的皮鞋、皮衣、皮带等,保洁耐用性不如前者。 为什么1955年起每月给父母寄10元?二伯在1954年探亲时,深刻体会到家里缺零花钱。虽有饭吃,但没钱买商品,拿米换白糖又舍不得。给弟妹读书钱,由二伯另外安排。父亲上高中时每年120元,基本按月给。奶奶很小气,舍不得给二伯买双鞋,但她送子女上学很大方,一担担粮食抵学费。老人送子女读书的目的是保本,不受人欺负。 60年代末,奶奶治病花了不少钱。病逝时值破旧俗,公社重视军属,组织了追悼会,倡导不迷信,新安葬。二伯收到父亲关于大伯意外事故的信件,邮付了80元钱。他后来又给大娘一些布票、粮票等。爷爷体贴子女负担,生前要求从简,次日上山。二伯承担了现金支出。根据农村风俗,在90年代给各离去老人补办了仪式,费用由各方承担。 七历史之问 二伯长期留在部队从事政工,才德突出。1955年、1959年部队提干外调,老家大队两次提供不实材料。1969年,大队新干部熟悉人物事实,他实事求是写明情况,否定了不实之辞。当年8月部队审干作出结论,9月即提拔二伯为部队医院政委。 在特定社会历史进程中,一些缺乏基本思想文化道德素质的人,在不应的位置上违反了经济社会规律,撕裂了时代伤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