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章第十八批 (第1/5页)
“其实,你们这样的说法都不牢靠。” 第八个心思道。 “谁会承认那位自称父亲的男子? “难道史不归不是可以否认其与那句男子的父子关系? “再者,即使二者有白纸黑字的收养关系,乃至这样的收养关系被官府所认可,但如果长官碰巧不识字怎么办? “或者现在的官府根本上就不吃这一套,拒绝认为这种父子关系非法。 “对此,何以承认其中关系的真实或有效? “至于你们说的‘捡’,难道就真的是‘捡’吗?” 对于第八位男子的补充,其他十五个心思都没有作进一步的回答。 后来,“大家”一致同意,所谓的“表达”,从来都不是完备的。 而所谓的“承认”,也完全是有限的。 —— 来到这味沃郡甘康县“甘苦镇”,遇到花滴雨和张恨天一家的悲剧,杜布心情悲痛。 但他知道,这天道于人世间是有缺的。 人之言语,以及其中的承认,都存在缺陷。 而有了缺陷,那么就可以有钻漏洞。 这样的漏洞,或者是因为规定的相互冲突而引起,或者是因为规定不完备而引起。 像花滴雨和张恨天一家的悲剧,既有前者的原因,又有后者的原因。 这是因为,村长老爷爷【李进臣】胡作非为,借用“村民商议会”的名义,排斥了花滴雨和张恨天一家,最终间接坑死了他们一家六条人命。 但即使如此,“规定”仍然很不精确,或者说不完备。 因为村长老爷爷【李进臣】不适当地抬高了其收入的门槛。 这根本上是因为花滴雨和张恨天一家的财产与收入计算由其评价和决定。 —— 说“得到承认”,即得到承认。 反之,则完全可能遭受武断的排斥。 因此,拳头和承认相联系。 这是要比公开的承认更硬的道理。 由此亦可以推论,任何公开的承认,其实也就是公开的拒斥。 而无论是选择哪种,都与拳头的硬度有关。 反之,任何不能公然地申明的承认或拒斥,都是没有意义的承认或拒斥。 更准确地来讲,就是这位承认或拒斥者,没有拳头,或者拳头太软。 而郡守贾圐圙的处理结果,杜布曾比较满意,而它之拟得到了承认和执行,就是因为郡守是贾圐圙,或者说贾圐圙担任了郡守职位。 —— “其后台或拳头够扎实!” 杜布认为,这是最深层的道理。 实际上,自己所提出的关于修士乃至天下贫困人群的精准帮扶建议之所以得到了宗门-世家的重视,之所以得到了汤皇和郡县的扎实推动,完全是因为自己拳头够大。 如果不够大,自己的话肯定没任何意义。 进一步地,正是因为自己现在如此举足轻重,以至于宗门、世家和皇家等所有势力都不得不屈服于自己。 杜布相信,如果不是因为宗门、世家和皇家等满足了自己的心意,或许自己可能出手将宗门或皇家废掉。 这样的情形,对于自己来讲,并不是一件人才以困难的事情。 当年杀死汤皇的时候,自己可是连“路易十六”都没有用! —— 拳头的扎实是做事的基础。 如果有的做事规则不行,想要改变,就必须以拥有更强有力的拳头为后盾。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拳头”就是检验承认的唯一真理? 对此,杜布并不完全赞同。 因为任性的拳头必然会带来武力的滥用。 而武力的滥用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连那些想要承认的人都再来反抗。 在这样的情形下,任性的拳头必须遭受拘束。 这种约束就是构建一个“有规则的拳头”。 这种规则必须在不同人群的利益纷争处理中形成优先规则。 一句话,规则之下,人人平等。 —— 违背规则,则拳头伺候。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但这仍然过于理想。 因为规则的坚守完全可以遭受破坏。 更进一步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任何的规则都是潜在的不完备的和作用有限的。 当外部环境变化了,规则适用所带来的效果变化了,那么规则就必须发生变化。 否则,“有规则的拳头”就会变成任性的拳头。 换言之,规则必须因应环境,不断地变化,才能维持拳头及其真理。 —— 特别地,拳头背后,必须避免【李进臣】有关的现象。 什么时候能动拳头,什么时候拳头又不能动,怎样动拳头等,都不能独自说了算。 至于说什么“我就是规则”的一言堂情形,则完全是那种任性的拳头的体现。 而任性的拳头是最简单、最粗暴并且是最危险的手段。 为避免这样的简单化、粗暴化和危险的发生,就必须将议事的过程、制定规则、执行规则和评价规则的报告等加以分解。 可以有一个召集事项的“话事人”,但不能只有集中了全部权力的“主事人”。 当“话事人”具有的肯定的权力的时候,那它就能肯定任何东西。 这时,他就成了“主事人”。 反之,这位“话事人”不能提出任何的议题。 他只能作出否决。 任何肯定的东西,必须由数量不一的他人作出。 而“话事人”只能否决,并且最好是进行有限的否决。 由此,肯定和否定,才能远离任性的权力。 —— 这些情形,在整个孤悬岛治理上,其实是适用的。 宗门和世家之间,以及修士与凡人之间,宗门-皇家属于“主事人”。 但宗门-皇家作出的,只是基本的规则。 具体的规则,仍然由世家和各个郡县作出。 在这样的情形下,宗门-皇家属于虚位的“主事人”。 而世家和各个郡县则成了真正的“主事人”。 但宗门-皇家对于世家和各个郡县的事项,可以进行否决,因此,他们从“主事人”变成了“话事人”。 另一方面,世家和各个郡县作为真正的“主事人”,却因存在被否决的可能,因而同样从“主事人”变成了“话事人”。 而在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中,哪怕是各个家庭之间存在争执,有更多的生存竞争优势,并且因此而使用任性的拳头,但最终还是形成了一定的纠错机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