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王越,王越! (第3/6页)
骂道:“世子这是输了多少。这种招数都想出来了。” 徐胖子一瞥大嘴:“嫂子,令尊简直就是个杀神。四圈牌敲走了我二百两银子。” 徐胖子跟常风同岁,都已经三十三岁了。酒色掏空了他的身体。他正值壮年就不行了。 这一两年来,他去怡红楼的次数越来越少。跟常风的老丈人刘秉义玩到了一起。 平日里没事儿徐胖子就跟刘秉义打麻吊、斗鸡、斗蛐颌钓王八。 朝堂就像是一个池塘,随便扔进一块石头,都会导致一圈圈涟漪。 李广死了。本来都察院的言官们打算跟常风要李广的书信,按书信大肆参人,谋升迁、谋美名。 万万没想到,常风竟然书信变成了一缕青烟。 言官们对常风憋了一肚子气。但又不敢发泄。 皇上刚刚下旨,命常风以左同知之职专管北镇抚司。常风的权势又回来了。 言官们才不愿意去触锦衣卫常屠夫的霉头。 于是乎,一个倒霉蛋儿成为了言官们发泄的对象。 这个倒霉蛋儿就是成化朝第一名将,王越。 王越像极了后世的一位名将,戚继光。 论军功,王越是成化朝第一。戚继光是嘉、隆、万三朝第一。二人都称得上一代骄、民族英雄。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会打仗,更会做人。 戚继光为了自己制定的军事方略能够在朝廷中枢顺利通过,不惜依附于张居正。 别人给张居正送美女,戚继光除了送美女还送壮身神物海狗鞭。 他给张居正写信,都是自称“门下走狗戚继光”。 只要能够实现我心中的理想,以刀剑护佑黎民众生。阿谀逢迎又如何?不要脸又如何?被人讥讽又如何? 王越跟戚继光一模一样。 成化朝时,王越依附于权宦汪直。二人联手,打得北虏不敢南下入寇。 后来汪直失势,王越被雪藏了多年。一直到弘治帝即位,怀恩情,他才被重新启用。 怀恩当了内相,王越攀附怀恩。 怀恩病故,王越攀附首辅刘吉。 刘吉被逼致仕,他又攀附李广。 总之,朝廷里谁得势,老王就攀附谁。 文官人人对老王不齿。 老王毫不在意。我经营西北多年,若想保住西北兵权,就必须朝中有人。 为了大明西北疆域的太平,我王越给权贵舔腚又如何?承担万世骂名又如何? 如今他在京赋闲,但时刻关注着西北局势。 贺兰山,自洪武年间起就是大明与蒙元残存势力的军事分界线。 成化朝时,汪直支持王越在西北用兵,将贺兰山牢牢掌控在大明手郑 这两年,鞑靼王子屡屡派兵sao扰贺兰山麓,似乎有意重新染指贺兰山。 王越急在心里。奈何他赋闲在家,闲人一个,制定的贺兰山防御方略无法施校 于是他走了李广、张家国灸门路,意图重新出山,担任三边总制,前往西北,将鞑靼人彻底赶出贺兰山。 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也是支持他重新领兵的。 奈何文官视王越为“文人之耻”。反弹强烈。弘治帝屡次想启用王越,都被文官集体反对,只得作罢。 这回他最大的靠山李广倒台了,言官们参劾他的雪花如雪片一般飞向弘治帝的案头。 参劾王越攀附李广,并不需要什么书信当证据。 朝中谁人不知,王越舔李广舔出了花儿。 李广要在外宅修戏楼。王越巴巴跑去亲自当监工。 每次李广过寿,王越都献上近乎rou麻的贺寿诗。 三节时,王越成箱成箱的给李广送“白米”. 这是众人皆知的事。 李广死了六后,都察院一百多名御史联名上折子,参劾王越依附jianian宦,毫无廉耻。建议弘治帝以jianian宦党羽的罪名,将其斩首示众。 这一回,老王别重掌兵权,守住贺兰山了。脑袋保不保得住都两。 内阁三阁老刘、李、谢都是明白人。知道安定西北,非王越不可。 但三阁老是文官集团的首脑。底下的文官集体参劾王越,他们也不好为老王强出头。 当大领导的,既要有上层建筑,也要有下层基础。 跟手下文官们闹翻了,以后他们的权威何存? 可怜巴巴的成化朝第一名将,就只能蜗居在自家府邸,等待着治罪的圣旨。 这日傍晚时分。 常风下了差,骑着马回了府。 今日兴王朝贡完毕,风光出京。出京仪仗的事是锦衣卫负责。常风忙了一整。 常风下了马,手里拎着一个弹弓进了家门。 常破奴迎了上来:“爹,你手里拿的这是?” 常风道:“我让卫里的武库百户,专门给你做的牛筋弹弓。” “太子爱玩弹弓。你得练好怜弓,才能跟太子有共同的话题。” 不光刘瑾知道伺候好储君就是最大政治投资的道理。常风亦知道。 常破奴是太子的伴读郎。在太子身上下注,常家有然优势。 常破奴接怜弓,爱不释手:“好。我这就去摆几个罐子练手。” 刘笑嫣走了过来:“你就不教教儿子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