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6章 王越,王越! (第4/6页)
> 常风道:“你懂什么。再,就许你当年做姐的时候练弓箭。不许咱儿子玩弹弓了?” “你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嘛?” 常破奴附和:“就是就是。” 他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朝上射了出去。 石头划过一道美妙的弧线,不偏不倚,朝着一个白发老头飞去。 老头身手矫捷,一个闪身躲过了飞石。 白发老头正是吏部官马文升。 常风见到这一幕,骂了儿子一声:“胡闹。” 然后他领着儿子来到马文升面前:“快给马老部堂磕头赔礼。” 常破奴老老实实磕头:“马老部堂,破奴错啦!” 马文升笑道:“好孩子,快起来。你把弹弓给我。” 常破奴将弹弓双手奉上。 马文升又指了指花坛:“去给我捡一块石头。” 常破奴照做。 马文升将石头放进弹弓弦皮。猛然一拉,瞄准了院中石榴树上驻足的一只麻雀。 “嗖啪!”石头不偏不倚,将麻雀打落在地。 如果麻雀会唱歌,一定会唱:听我谢谢你,因为有你. 常风赞叹:“马老部堂好手段。” 马文升将弹弓还给常破奴,:“常公子,你记住,要打好弹弓,眼要准,手要狠。” “先得练手劲。每早晨拿根两尺的绳,吊一块青砖。来回提起放下一百回。” 常风道:“还不多谢马老部堂教诲?” 常破奴给马文升作揖:“多谢马老部堂教诲。” 常风道:“去别处疯玩吧。” 常破奴一溜烟跑了。 常风和马文升坐到了石榴树下的石桌前。 仆人很有眼力价,连忙过来给二人上了茶。 常风道:“马老部堂您公务繁忙,到寒舍一定是有要紧事吧?” 马文升喝了口茶问:“知道谁家的娃娃弹弓打得好嘛?” 常风摇头:“不知。” 马文升道:“鞑靼部落的娃娃弹弓打得好。他们五岁便骑羊,在羊背上打弹弓。” “一个百头的羊群,只需一个八岁娃娃看着。娃娃坐在离羊群三十步外,手里拿着一个弹弓。” “有羊群逾越雷池一步,石头子儿就精准的落在羊身上。” “等到十二岁时,他们手中的弹弓换成了弓箭。坐骑也换成了骏马。” “可以,整个鞑靼草原就是一个大兵营。鞑靼人人皆兵,自就开始骑射训练。” 常风道:“这些事,我听南镇抚司从草原归来的袍泽过。” “自瓦剌衰落之后,鞑靼就成了咱大明的心腹大患。” 马文升点点头:“嗯。这两年,鞑靼王子有意夺取贺兰山麓。” “若没了贺兰山这道然屏障,大明西北就像是一个赤着怀的妇人,面对着一群穷凶极恶的匪徒。” “西北危局,只有一人可解。你可知是谁?” 常风脱口而出:“自然是马老部堂您了!” 马文升道:“我管的是下兵马,而非西北一域的兵马。朝廷需要一位有足够能力、手腕的三边总制。” “最佳人选是王越。” 提到王越,常风皱眉:“可是他名声不佳。最近又遭文官参劾。皇上就算想启用他,也要面临文官的压力。” 马文升笑道:“帮王越重新出山,是一件难事。若不难,我也不会登门求你锦衣卫常爷。” “当初怀恩公公因保储被贬南京。今上登基,将他召回京师后,他立即向皇上举荐了三个人。” “一个是老朽,一个是王恕公,另一个就是王越。” 马文升连常风的干爷都搬出来了。常风当然不能拒绝。 可朝堂人事大事,还是涉及三边总制这种要职,常风也不能立即答应。 常风道:“这样吧。今夜吃罢了晚饭,我去见一见王老都院。” 王越是以左都御史衔致誓。故常风称他为王老都院。 马文升拱手:“那就有劳了。” 常风送走了马文升。吃罢晚饭,来到了王越的府邸。 走到府邸门口,门房迎了上来:“大人是?” 常风亮了下锦衣卫的腰牌:“锦衣卫左同知常风,前来求见王老部堂。” 门房不敢怠慢:“我这就去通禀。” 常风却道:“无需通禀,直接领我去见他即可。” 不多时,常风来到了王越的书房前。 只见王越在对着一个沙盘喃喃自语:“延绥副总兵朱槿是个憨货。把一千骑兵摆在这儿,不是等着被鞑靼人合围吃掉嘛?” “宁夏总兵李俊那崽子也净胡闹。这两个千户所不赶紧收缩向北,扼守住咽喉要道。打起来就晚了!” “都司张安的部署,倒是很妥当。” 王越对西北的边将如数家珍。这批人在成化朝时,只是王越手下的千户、百户。 如今全都开衙建府,成了一方镇帅。 他们的老帅王越,却落魄到连脑袋保不保得住都两。 王越似乎身体不太好。七十三岁的他不住的咳嗽着。 他须发皆白,穿着一身布衣。腰板也已经佝偻。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