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六章 嗜命的御座(四十六) (第1/2页)
震惊中外的永和政变在一天之间突如其来、匆匆结束。 财部尚书、内阁宰辅、备受期待的下任天子钱宏兮,竟然是一个罪犯滔天的狼心狗肺之徒,不但贪张枉法、侵吞公款,而且在东窗事发不知悔改,反而悍然发动兵变,妄图挟持百官、窃据大宝。但在大臣们的宁死不从和羽林军上将军高闵的果断出击下,钱宏兮的阴谋被彻底粉碎,本人也在逃亡的路上被王氏宗主王兴甫击毙,被永久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总之,帝国官方就是这么报道的,不管你信不信,大多数官员是必须信的,嘴上也是如此讲的。 不信的是是以美利坚为首的西方势力,他们再次攻击帝国不健全的政治和帝制,认为应该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但这些无聊的口水战只会在时间的推移中渐渐冷却,谁也不会对这种例行公事般的外交交涉感兴趣。 京师百姓对此表示很淡定,大多数人依旧有条有序地进行着作息,毕竟二十年前的那次政变比这次的动静更大,可既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又何必去追究?相比这些步入中年的上班族,更有激情的是学生青年,他们要求立即公布事件的始末详情,而不要经过加工处理的官方报道,并且呼吁进行适当的政治透明化和官员清廉化改革。但对于一没有影响力、二没有生产力的这群年轻人,又有谁会去在乎。冷处理了一个星期,连他们自己也觉得自讨没趣,就地解散了。 事发地的京师如此,不明真相、云里雾里的其它州也好不到哪里去,反正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更有一些好事者笑称钱宏兮干得好,一举扫清了京师三分之一的官老爷,着实提高了整个帝国官僚的清廉水平。 而此时,帝国的中枢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文部尚书崔居时、军部尚书夏奄死在叛乱之中,财部尚书空悬,礼部尚书纪若灿因受到惊吓,已经无法继续工作,六部尚书缺了四个,手下部员更是损失惨重,而白敬斋的受伤也使本就缺席的五连席减少到不足半数,再加上天子空位,人们惊讶地发现,从来都是人满为患的帝国最高层竟然进入了“大空位时代”。于是,京师的大员们只得使尽浑身解数,在维持政权正常运行的同时,暗中寻思提拔手下的心腹补上空位,而地方上的官员们则表面沉痛哀悼、暗地里则欢呼雀跃,不住地向京师的大佬们送秋波、献殷勤,消尖了脑袋想要鱼跃龙门,成为位高权重的京官。 但很快,他们就失望地发现,实权人物们还暂时顾不上他们,因为维持帝国机关的运作,已经消耗大量的精力。这些大人物们还必须兼顾新天子的选举工作,两相叠加,已经让他们忙得叫苦连天了。 圣殉历1000年5月17日。 距离政变已经过去三天了,但永和殿中仍能闻到浓重的血腥气,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大臣们已经并不觉得这让自己翻云覆雨、摆弄权势的地方如以前那般吸引人了。 “虽然美利坚屡次阻扰,但我国对田氏米案的陪审团已经如期启程,我总算没有辜负诸位的期待。”苏牧红着眼睛,轻轻咳了几声,总结道:“外交上的事情大体已经平稳,各国也一一发来了慰问电,以我的判断,近期不会有人插手帝国的内政,仅供各位大人参详。” 自从纪若灿病休后,苏牧便接掌了礼部的事宜,发挥出了过人的手腕。 因为“永和政变”,美利坚已经对帝国的法制提出了质疑,甚至欲图取消对反基因米案件的陪审权,在苏牧的据理力争之下,这才勉强同意继续保留。不仅如此,苏牧在这三天中,马不停蹄地拜访、接见各国的大使,说明政变的经过,并强调帝国已经恢复正常,无需任何帮助,也无惧任何威胁,这才稳住了国际上对帝国的态度。如今日夜cao劳的他,形容颓败、精神不振,连平常宏亮的声音,也变得低沉嘶哑,但凭借诸般功绩,已经是接任礼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萧直点点头,说道:“对钱宏兮一党的惩处,老夫已经开列出来。至于重要位置的补缺,老夫只是拟了一份名单,还请各位大人过目,一起商议。文部尚书一职,太过沉重,老夫负担不起,还请诸位另选贤能吧。” 这位老大人的状态与很不好,他本就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