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 (第3/3页)
米,并安抚他说,去当兵未必就不能回来,王木匠三个儿子不都出去当兵了吗,兴许能还混个军官当当。 这一句很有效,刘二狗每天都再祈祷儿子平安,祈祷多了自己就当了真,仿佛自己的儿子就是去当了军官。他将远方的儿子美化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一个完美无缺的儿子,从此更看不上刘纪宗。无论刘纪宗做什么,他都阴阳怪气地评论道,要是你哥哥在会怎样怎样。思念和焦虑令刘二狗像个絮絮叨叨的长舌妇,连吃饭的时候都忍不住拿“完美”的长子挤兑继子。刘纪宗并不会无动于衷,他是个异常安静的孩子,无论遇到怎样的不公和数落他都不动声色。他只能用任何一件事都要比别人做得好来暗自跟遥远的哥哥较劲,仿佛每做好一件事,在心底对养父说,看吧,我比你儿子做得更出色。当养父并不买账,他总是嗤之以鼻,活在记忆力的人永远无可匹敌。年幼的刘纪宗还有一个发泄方法,就是远远走开,让父母找不到,甚至跑到生父坟前发呆,他常常长时间失踪,有时候是几小时有时候是几天,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80岁去世。 但幻像终归是幻像,总会有打破的一天。噩耗在2年后传来,那时候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有个逃回的壮丁向与世隔绝的石头乡传来了战胜的消息,也传来了大部分壮丁牺牲的噩耗,其中包括刘纪祖。他们不是刘二狗幻想里的英雄,他们甚至没有机会穿上军装,他们只是纯粹的挑夫、伙夫,是战争的奴役。军籍里没有他们的姓名,抗日战争的胜利里也没有他们的勋章,死后也无人在意。刘二狗哭瞎了双眼,他不得不面对继子是给他养老送终的唯一儿子的事实。他将刘纪宗的名字改为了刘继宗。然而他对继子的感情丝毫没有改变,甚至他看他越来越不顺眼,对他越来越挑剔,甚至怨毒地说:“为什么死的是我儿子,不是你!” 刘继宗的母亲始终爱他,护他,但是她是一个无法独立生活的女人,只能依赖不断嫁人活着,她连自己的养不活,更不要说保护儿子。养父双目失明后,10岁的刘继宗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要用自己瘦弱柔嫩的肩膀挑水砍柴,家里的米吃完后,他不得不去寻找门路赚钱养活母亲和失明的养父。他很快找到了,后山的煤矿产煤了。男人们分为两队,有技术的下矿当大工挖煤;没有技术的多是胆小的或者老弱病残,负责将大公挖的煤挑出来。刘继宗跟着打他十几岁的堂兄刘纪年去挑煤,母亲心疼儿子,特意用竹子编织了小箩筐,希望他肩上的担子轻一些。冬天下雪的时候,破草鞋裹不住脚趾,露在外边的脚趾头冻伤了,他也不敢停歇。他白天跟着大人一起挑煤,像个煤球一样回到家里后依然得不到夸奖和感激,耳边继父的冷言冷语反而是一种鼓励:他再怎么嘴硬,依然靠我养活!就这样,小小年纪靠勤劳和堂兄的接济,他们依然顽强地活着。在青春期,刘继宗的脊梁非但没被压弯,反而犹如一棵小白杨,比谁都条顺。 远离战争400年的石头乡没有幸运到最后,在战争的最后一刻见到了传说中无恶不作的日本兵。事实上,他们是后来才听说那是日本兵的,他们分不清不同军装的含义,甚至不知道外部在打仗的分为几大派,还以为闯入者跟几年前抓人充军的是同一伙人。小庆子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有一队由几十个兵组成的日本兵经过石头乡,他们个子出奇地矮,戴着头盔,扎着绑腿,动作整齐划一。他们中间押着几个平民。青年男子们不想被抓去当兵,都躲了起来。老人和孩子反而少了几分恐惧,一面就地躲避一面看热闹。王秀才当时正带着9岁的孙子放牛,他们运气不佳没来得及躲避,被军队抓走了。事后他们才知道那是宣布投降后撤退的日本鬼子,顺道抓人去日本做苦力的。秀才妻子哭天抢地也于事无补,她既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孙子。她找来仙婆通灵,想探探祖孙两个是否还活着,仙婆开始施法,她用一张帕子盖到脸上,摇晃着身体,口中念念有词。但她的声音并没有变成祖孙俩的声音,“他们还活着!”仙婆肯定地说。 三个月后奇迹发生!秀才的孙子化身为小乞丐回到了家中,他是逃回来的。他说他们被日本兵带着一路南行,日本鬼子着急赶路,他们像赶牲口一样驱使他们日夜不停地赶路。半个月之后,年迈的秀才体力不支,靠在一座小桥上喘气。日本人一路上又抓了不少人,就觉得秀才是累赘,但他们又不想放了他,就开枪打死了他。中枪的秀才掉进了河里,被水冲走了。其他人被枪声吓得大喊大叫,小庆子趁乱逃了出来。他一直不知道爷爷被杀害的地方是哪里,年幼的他凭着求生的本能一路乞讨,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原本只需要半个月的路程,他走了三个月才回到了家乡。听完孙子的描述,秀才娘子确定这一回秀才肯定是死了,孤零零地死在不知道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有没有好心人将他安葬。现在家里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境况,她不能悲伤,这个家不能垮。她将他遗留的衣物和装有书本纸墨笔砚的木箱子一并装进坟墓,为他立了一个衣冠冢。安葬完丈夫,她再也强撑不住,一阵北风刮过,她晕倒在坟前。从此她染上了头疼的毛病,常年在头上系一方灰色的帕子,偶尔还在额头和太阳xue上拔罐,形成大块大块的紫色斑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