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7章 山高路远,愿诸君扶摇直上!(万字章) (第1/6页)
政治如戏剧,朝堂作舞台。 御门早朝。 当萧敬扯着嗓子喊出了“议”。清流言官们一窝蜂似的开始攻击王越。 这么多年来,王越就是个箭靶子。每逢权臣巨宦倒台,清流言官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准备准备,参王越。 “禀皇上,王越结交jianian宦李广,以七十三之龄认贼作父。毫无廉耻可言!” “禀皇上,王越依附李广,觊觎兵权、高位。他这是图谋不轨,意图谋反!” “禀皇上,都察院一百零三名御史联名上折,恭请皇上赐死王越!” “禀皇上,李广畏罪自杀,王越应陪葬,以尽龟孙之孝!” 言官们侮辱功勋卓着的老王为“龟孙”,明摆着既要杀人,又要诛心。 言官们义愤填膺,吐沫星子乱飞。没人提及王越在成化朝立下的军事功勋。 没人提及若无王越,河套草原如今恐怕是北虏地盘。 没人提及若无王越,西北岂有二十年安宁。 更没人提及,若不是王越与汪直在成化朝用铁与血打下基础,为大明赢得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岂有如今弘治盛世光景? 今日清流言官们来势汹汹。弘治帝压力山大。 他甚至做好了打算:实在不行,让王越杖受大杖走吧。剥夺他的左都御史赐衔,遣回原籍养老。 就在此时,文官们听到了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诸位大人,稍安勿躁!” 这话的人,是锦衣卫常屠夫。 吏科都给事中季源高声质问:“常同知,你要为王越话嘛?难道你是李广、王越一党嘛?” 常风哭笑不得,心中暗骂:你个破给事中知道个卵。李广失势,是我一手策划的。 弘治帝也看不下去了:“季源,御门议事要让人把话完。不要胡乱攀扯!” 皇帝发话了,季源只得噤声。 常风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王老都院致仕之后,我们锦衣卫找上了他。委托他办一件大事。” 季源问:“什么大事?” 常风高声道:“潜伏jianian宦李广身侧,清查李广罪行!” 此言一出,御门前广庭哗然。 左都御史闵珪狐疑的看了一眼常风:“常同知,伱是王越依附于锦衣卫?” 常风道:“锦衣卫与都察院一样,都是皇上的眼睛和耳朵。王越帮锦衣卫查jianian,何谈‘依附’一?” “难道锦衣卫在闵都院眼里,就那么不堪嘛?” 闵珪自知失言:“啊,我不是那个意思。你王越是锦衣卫放在李广跟前的暗桩。总要有个凭证吧?” “你常同知总不能红口白牙,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一磕,就把坏人成好人。” 常风早有准备,拿出了那封为王越洗脱罪责的假信。 这个法子,还是常风从成化末年的秋夜往事中得到启发,想出来的。 常风道:“这是弘治九年李广过寿时,王越写给李广的贺寿信。上面有贺诗三首。我读给诸位听。” 常风朗声读完了三首rou麻的贺寿诗。在诗中,王越就差直言“李公公您老是我亲爹”了。 御史言官们又开始议论:“王越谄媚人,言辞令人作呕!” “王越简直就是文人之耻!皇上不但应赐死他,还应收回他的景泰二年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苍呐!朝堂竟有如此寡廉鲜耻之人。大明列祖列宗在有灵,恐怕会莫名惊诧。” 常风道:“诸位稍安勿躁!这封信乃是米汤显影信。在信的背面,王越用米汤写了一封言辞犀利,辱骂李广的信!” 言官们面面相觑:“什么?常同知不会是开玩笑吧?” “什么米汤显影?空口无凭的.” 常风扬了扬手中的信纸,高声道:“我并非信口雌黄。只需在信纸背面喷上盐水,在烛火边略加烘烤,字迹便能显影!” 弘治帝吩咐萧敬:“照常风的做。” 萧敬命宦官端来了一碗浓盐水。他含了一口,喷在信纸背面。随后点燃一根红烛,在烛火旁烘烤了片刻。 萧敬道:“禀皇上,信纸背面果然有字。” 弘治帝道:“念!” 萧敬朗声道:“李广,你这个王鞍!贪财如命的阉货,弄权作乱的人我已暗中搜集你横行不法的证据,待搜集齐全,必公之于众” 闵珪将信将疑:“王越为何要在贺寿信的背面痛骂李广?” 常风答:“王越是怕李广倒台后,百官误会他真是李广党羽。这才在贺寿信背面提笔蘸米汤,痛骂李广,留作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 “我这里还有一封李广的亲笔信。是他倒台前两写给王越的。” 完常风又从袖中拿出一封信,读道:“王越老贼。你用米汤在贺寿信的背面辱骂我的事,已被我察觉。等着吧,过几日我便让你身首异处。” 信读完,前广庭又是一片哗然。 常风道:“还好李广兴建毓秀亭导致宫中岁忌的恶事被太皇太后察觉,皇上罢了他的官职。” “若李广多当几司礼监秉笔,恐王越将身陷不测之地。” “王越是智斗jianian宦的大忠臣啊。” “今日早朝却被诸位御史误解、弹劾。常风不得不为王越鸣不平!” 常风在早朝时有两个应声虫、迷弟。一个是张延龄,一个是张鹤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